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习俗  >  其他

社交禁忌

客禁忌

去别人家做客,驾车者,到门前应下车步行,忌车开到门口才下车。
      亲友往来,忌讳有请不到,有赠(行贿除外)拒收。如感愧疚,过后,可以回请或回报(礼品等)。
      受人邀请,要提前到达。如不能按时到或不能到,要提前招呼,以免主人久候。
      “打狗看主面。”忌讳当着主人的面打主人家的狗,使主人尴尬难堪。进主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主人招呼后再进入,不可孟浪。
      进了房内,须谨慎,须自重,在适当位置入座。俗话说“立客难待”。忌久站不坐,忌东张西望,忌乱翻乱找,忌进出套间。
      造访时,须带见面礼。尤其走亲戚,大新正月,一定随带礼品,不可“两个肩肩抬一张嘴”。旧时,正月出门带馍馍,客人带5—7个,主人回3—5个,或原数带回。但不可是原物,要换过。
      平日无交往,或有交往而无交情者,忌食用、接受人家的东西,“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实在不好拒绝,先收下,后回报。
      穷人串亲戚,往往被怀疑有求于人;富人串门子,则被疑为图谋不轨,勾引女人。
      宴席上,主人说“请起”,客人才动筷子,忌先于主人动作。
      再者,坐正席者动了筷子,其他人才能跟着动。
      同桌进餐,别人正举箸夹菜时,请勿旋转圆桌,使人尴尬。
      别人敬的酒,要喝净,不残留。如不胜酒,可请人代饮,但不能作弊。作弊被发现要罚酒。“点点三,溜溜四”“倒一罚三”。
      饮酒划拳时,出一个指头,只能大拇指(称许),忌伸其他指头。否则,被视为粗野无礼。
      划拳时,不能同时出拇指和食指,或食指与中指。出拇指和食指有“穿小鞋”之嫌,出食指和中指有“抠眼睛”之议,都是侮辱人的。

待客禁忌

与客人或长辈同时进出时,要伸右手示意,让他人先走。
      客人上门,要以礼相待,主动上前招呼,请坐,递烟,敬茶。忌不言不语,或光站着说话,不请客人入座。
      客人落座后,才抹桌子、扫地是对客人不敬的表现,给对方以“逐客”之嫌。
      对于尊贵客人,除了敬茶、递烟外,还要以酒饭款待,“无酒不成礼”。不用酒,被视为冷淡、寡情。
      招待客人,应该“茶浅、酒满、烟整盒”。
      餐桌(方桌)摆放有讲究:桌面横缝(与炕沿平行)要对着坐正席者摆放,忌竖缝放置。
      礼敬宾客,也从进餐的座次上体现出来。最重要的客人要安排在正席位置上,即席位对着端盘子人正手方向。历来多以“左”为尊。
     就酒的豆色(绿色、白色大豆煮熟下酒)要放在正席之前,不上豆色,以花生米为准。旁边是副席,其他人按辈分、年龄、远近亲疏次第入座。主人居下,与正席相对。
      疏忽大意,席位安排不当,红白事务上,常引发矛盾,甚至翻脸、翻桌子之不测与不快。
      上菜也要庄重有礼,用盘子端送;直接用手端,显得轻率、小气,对客人不尊重。
      主人要亲自给客人布菜、敬酒。否则,会被认为不热情,招待不周。
      宴客时,早年民间讲究男女不同席;小孩儿也不宜与客人安排在同一席面。
      民间讲究“四大克席”,即父与子、媳妇与婆婆、外甥与舅父、女婿与外父不能安排在同一张席面。
      事务上,不可把客人与吹鼓手、讨吃子安坐同一张桌子上。
      与客人、长辈同桌进餐,敬请客人、长辈先动筷子,晚辈不可先自动作。
      给客人敬酒、敬茶、递饭,要双手,忌单手。客人也要一手接盅(碗),一手护持,以表礼敬。
      主人须频频向客人敬酒,夹菜添饭。碰杯时,主人的酒杯要低于客人,晚辈低于长辈,以示礼敬。碰杯后,主人先干,以示诚意。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或骄傲自大。还有敬酒不劝酒一说。
      敬酒忌说“倒”,要说“满”。敬毕酒,酒壶嘴要迎着客人方向,表示“酒有的是,尽管喝”。忌壶嘴背着客人或背着门。
      如果餐桌是能转动的圆桌,每上一道菜,要先转到正席位置。
      宴席上,上整条鱼时,鱼头要朝着客人方向摆放,表示热情尊重。主人先请客人举筷品尝,然后同席的人才能动筷分享。
      朋辈聚餐时,鱼头对着谁,谁要饮酒三杯,然后大家方可动筷吃鱼。
      “狗肉不上抬杆秤。”狗,被视为低贱污秽之物,狗肉不上席。
      请客吃饭,主人要陪客人吃好、喝好。主人嘴快者要有意放慢,相随客人,忌主人先放碗筷,叫“客一主二三”。客人吃毕时,要尽让“吃好”,忌说“吃饱”。
      “请人不得不大方”,请客吃饭,末了,桌上饭菜要有富余,不能吃得精光。
      宴席上,主人要始终陪坐(尤其是贵重客人)。等客人吃毕,再离席。
      筵席上,每桌人不圆(没到齐)不能举箸(动筷子);吃毕,也不能随即离席,要等所有人都吃毕同时离席。需要先行离席者,要向在座者表示歉意。忌讳不声不响,不辞而别。
      在客人面前,不教训子女,不扯家长里短,也不评论他人长短;更不可埋怨家人而吵闹。
      客人带来的礼物、礼金要回礼。忌有去无回,忌将客人原物返还,应调换别的礼品。

交际禁忌

见了陌生人,一般不直问对方姓名,如有必要,要礼貌地问:“贵姓?”“高名大姓?”不可粗野地问:“你姓甚?”“叫个甚?”
      见了一般认识的人,直呼姓名不礼貌,对方会不高兴。应当按照身份、辈分或年龄差别称呼。特别熟悉的人则另当别论。
      除了必要,一般不问人年龄。特别是特殊年龄,如婚龄青年、大龄未婚男女及接近退休者、高寿长者的年龄。
      “出门三辈小”,路途上,要格外有礼,这样不会吃亏。问路时,先尊称,后问话,语气谦恭,忌粗声大气、指手画脚。
      遇长辈、老人、妇女、儿童,礼应让路。
      不可与长辈开玩笑。长辈拍打晚辈肩膀、抚摸头部是爱抚,晚辈拍打长辈肩膀则被视为无礼。俗语有云:“地圪塄也有高低叻。”
      俗语有云:“赊银子赊钱不赊话。”路见熟人,应打招呼,忌视而不见,不言打传;同样忌讳别人打招呼,不理睬,不应答,这些都会被认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与人握手,一定要脱下手套,忌戴着手套。
      忌用手指指着别人说话,严禁“手指眼窝”,用食指指人。恼怒、辱骂时,粗野人才用食指指指画画,数落对方。
      说话时,忌伸出立掌对着对方面部,有“拒绝”之嫌;要侧着手掌示意对方,表示尊重,如请客人先进门、向人打招呼等。
      说话时,要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过近,忌有口臭或唾沫星子溅到对方脸上,使对方难堪。
      吐唾沫、擤鼻涕,要低头弯腰背着人;直面对人,被视为粗野无礼,有意侮辱。

借物、还物禁忌

借人家东西,用毕要及时归还,忌拖沓迟还。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随借随还,再借不难”。如不能按时归还,要向对方道歉,说明原因。忌讳将借物转手他人。
      “钱不过手。”归还钱物,借、还双方要当面点清,以防过后反目。
      借人水桶,要手提或扁担一头挑两只送还,忌担着“空桶”进院。
      红白事务家具不够用,借他人者,归还时,要赠小礼,或放进少许食品。忌空还。
      别人正在使用的东西,切勿张口借用。

行旅禁忌

过去人们出行前要翻黄历、测日子,然后择吉(黄道日)上路。详见下文“风水与相法之择日”。
      路遇旋风、旱魃(引起旱灾的旋风),不吉。平地忽起,扶摇直上,其状可怖,疑为鬼魅。可连唾三口,并念“旋风旋风你是鬼,我是阎王不怕你”以破之。
      出门在外,见人先问好,后搭话;谦恭有礼,温婉和蔼。如是尊长,先施礼,后让路。
      行旅最好白天上路,忌夜间赶路。夜间容易走错路,或遇不测。
      出门在外,忌和陌生人攀谈,以免被坏人摸清底细,招致不测。夜里出行不带酒,有“酒招鬼祟”之说。
      路上,不捡帽子,据说“戴愁帽”,一年不顺吉。
      也不捡手巾,不捡扫帚。捡扫帚有“一扫而光”的顾忌。
      见了烟锅子,先吹一吹,通则可用,预示一年通顺;不通则诸事不通,扔掉。
      出门坐船或路过崖头等险地,忌说“破话”、不吉利的话。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民俗风物卷
​府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