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时候,在府谷县城北侧有一个村庄叫松籽庄。站在村子里举目四眺,目及之处皆是松树。高的、矮的、挺拔的、纤细的,数不胜数。有长在土壤中的,有长在山隙中的,有长在平地的,有长在山坡的,其姿态多样,新奇独特。它们的色彩各异,深绿的、浅绿的、青绿的、翠绿的、黄绿的、幽绿的,真可谓是色彩绚烂、光怪陆离了。众多的松树产籽自然多,村民便把“松籽庄”作为该村的美称。
说到这个村庄,还有一个传奇故事呢。
春秋时期,五霸迭兴,七国争雄,战火纷飞。一年,孙子领兵到此,面对大片松林,孙子认为这块风水宝地是屯兵的好地方,便令部下安营扎寨驻兵于此。大概是这个村庄真的不错吧,反正孙子这一驻兵就是好几个年头。
当时,孙子的下属官兵们最喜欢吃松籽了。可按军纪,擅拿百姓物者死,善良的村民们想成全官兵的愿望,便商讨对策。经协商,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要官兵们拿智慧换取松籽吃,各得其所,两不相欠。军民往来日繁,关系日益融洽,不少村民参加了孙子的军队,孙子的兵员也得到扩充。
可巧的是,现在这个村庄的村民都姓孙,在该村庙里的大钟上,至今还存有孙兵、孙立、孙青等一百多个孙氏人的姓名。正是由于这件事,村民们便把村名改为“孙子庄”了。再后来,人们为了省事,便直呼该村为“孙庄”。
参见《陕北地名故事》第206页
王世雄、王峰存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