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锁堂
他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
他把东北挺进军司令部和黑龙江省政府机关搬到陕西府谷的哈拉寨,并在此驻防达8年之久,“警卫伊盟,兼守河防”,遏制蒙奸,歼灭日寇。
他英勇抵抗,屡出奇兵,使日伪军始终未能突破黄河和蒙陕边界进入陕北,为保卫大西北、保卫陕北、保卫延安做出了贡献。
他虽为国军将领,却与延安中共领袖交往默契,延安设盛宴招待,毛泽东当面称赞他“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哈拉寨,这个塞外偏僻小镇,也因他而举世闻名。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更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民族英雄。
60多年过去了,哈拉寨人民至今仍在颂传着他的感人事迹。
他的名字叫马占山。
一
1945年8月15日,天高云淡,风清日丽。
是日,适逢府谷哈拉寨河神庙庙会。下午3时许,庙会上演传统武戏《八大锤》。戏文描写的是岳飞抗金,与金兵大战于朱仙镇,金兵大败,狼狈逃窜的故事。戏场熙熙攘攘,人山人海。
戏台上,4员猛将舞动8只大锤,捉对儿厮杀,当演到金兵败北、偃旗息鼓时,演出突然停了下来。
在战乱的岁月里,什么大事都可能随时发生!台下万名观众开始骚动!
“马占山将军!”这时,一个个头不高、气宇轩昂、干练强悍的军人出现在戏台上。有人认出是马将军。
台下立刻变得静悄悄的。
“父老乡亲们好!”马将军用他那洪亮的东北腔开言了,“我今天来,非常不好意思地暂时中断了大家看戏的雅兴。但是有个比看大戏更重要、更开心的特大喜讯要告诉父老乡亲们:今天,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华民族胜利了!”
台下顿时像炸开了的锅,群情沸腾。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荡山谷,响彻云霄!
随即,马占山大声说:“日本鬼子今天投降了,我马占山在哈拉寨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我马某人来到哈拉寨整整8年,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但父老乡亲们却做出了巨大牺牲。你们对我的支持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生难忘。我部就要撤离,离开我的第二故乡哈拉寨了。如果有一天,哈拉寨的父老乡亲们来到东北,找到我姓马的,有吃、有喝、有住……”
几天后,部队陆续撤离。9月5日,马部最后一批将士撤离哈拉寨。
至此,从1937年年底到1945年,哈拉寨作为马占山东北挺进军的司令部、黑龙江省政府机关所在地的历史使命结束。
二
1937年冬,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身兼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和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的马占山将军率部将大本营由内蒙古准格尔旗迁到哈拉寨(骑三师先期到达)。从此,哈拉寨赵家大院的大门上,挂起了东北挺进军司令部和黑龙江省政府两块牌子。
东北挺进军驻防哈拉寨之前,先选定了内蒙古东胜为驻防地。马占山认为东胜太开阔,不利于防空和隐蔽。沿途路过一个“哈拉寨”,“哈拉”在蒙语里是黑色的意思,这正中马占山下怀。因为马占山早年曾占据黑虎岭,后镇守黑河,身兼黑龙江省主席,他崇尚黑色,喜着黑服,“遇黑而生”,遂将大本营扎在了哈拉寨。
马占山,字秀芳,1885年出生在吉林怀德县一户穷人家庭。少时牧马,遭人诬陷,被官府关押杖责,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上黑虎山“占山”为寇,3年后脱离绿林,入怀德县清地方武装,辛亥革命后,归吴俊升部,开始其正式的军人生涯。他骑术精良,骁勇善战,屡立奇功,从哨官、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一路擢升至黑龙江省剿匪司令、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成为奉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并出任黑龙江省代主席、主席。
“九·一八”事变后,他顶住蒋介石不抵抗的压力,在齐齐哈尔嫩江桥毅然打响了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同侵华日军进行了殊死一战,毙敌4000余。一时,举世震惊,全国声援,上海还生产出“马占山将军”牌香烟畅销内外。因江桥抗战而蜚声寰宇的他,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
此后,他苦战东北,独撑危局,东北沦丧后,被迫出国,转展欧亚,绕道回国。全国抗战爆发后,受任东北挺进军司令,率部驰骋于大西北,与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曾刀劈日本指挥官,活捉伪蒙军总司令德王。这次入驻哈拉寨,正是为了牵制蒙伪,固守黄河,拱卫大西北,誓将日寇彻底赶出中国。
1940年,将军途经榆林,挥毫写下“还我河山”4个大字,以明心志。后有人将此刻于红石峡,为后世留下了难得一觅的将军手迹。
三
哈拉寨位于府谷县城北偏西50公里处,与内蒙古准格尔旗接壤,为日军由蒙入陕之咽喉要地,驻军于此,易守、易走、易隐蔽。哈拉寨又是清末民初蒙汉交易的口岸集镇,贸易发达,商贾云集,人口逾2万,且民风淳朴,军需给养易于筹集。军事上,其时傅作义部驻扎在山西河曲,邓宝珊部驻扎在榆林,马占山部驻扎在哈拉寨,正好成掎角之势。
1938年初春,日军加紧在西北地区策划“分而治之”的阴谋:妄图在内蒙古配合德王成立“伪蒙古自治政府”,在宁夏成立“大回帝国”,并企图在晋陕蒙接壤地区成立“陕北自治政府”。马占山及挺进军自然成了日军阴谋得逞的最大障碍。
3月初,日伪兵分三路:一路由包头渡黄河南进,一路由山西偏关攻河曲,一路进攻陕西府谷,对马部形成合围之势,妄图一举歼灭之。
日伪以冈本部配合伪蒙军3个师并重炮10余门、装甲车20余辆直攻大营盘及十里长滩一带。马占山决定采取“主动出击、奇袭敌后”的战略,变被动为主动,遂率部纵横驰骋于托克托、萨县、武川、凉城、关河口、百灵庙一带,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奇袭敌后;两渡黄河,袭击河口,克复托县;占领车站,破坏铁路,焚毁仓库,缴获器材,杀敌千余,重创敌伪。
日军惶恐,调兵增援,将挺进军围困于大青山,鏖战七日七夜。马部先后收编伪军白玉昆、慕新亚及韩遇春等部,挥师再度攻克托县,迫使正在进袭偏关、保德之敌迅疾撤回增援。
最为惨烈的是黄油杆子之战。日伪遭沉重打击后,急调大军围剿马部。1938年4月20日,因连日作战,将士疲惫,马部夜宿武川黄油杆子村。是夜,将军病发,腰腿剧痛,及至不起。翌日拂晓遭日军包围,顿时,30余架敌机向黄村俯身投弹,村子变成一片火海,敌50余辆铁甲车向村内扑来。重病中的马占山听到枪炮声后,飞身跃上房顶,令两个营集中火力奋力杀开一条血路,其余部队分东西南北4个方向同时突围,自己则指挥卫队营集中火力牵制正面之敌。鏖战一整天后,22日,日军又以飞机3架、汽车百辆、铁甲车50余辆,载敌千余人来犯,遭到骑六师与特务营顽强抵抗。敌尸堆积如山,但马部也死伤惨重,阵亡军官即有23人。
下午,日军援兵又至,终因寡不敌众,骑六师几至全军覆没,师长刘桂五不幸中弹,失血过多,壮烈殉国。日军正准备拖走刘桂五尸体时,刘桂五夫人单骑闯入敌阵,隐身马侧,忽然跃起,从血泊中将刘桂五的尸体夺了回来。这位马将军的爱将殉国时,年仅36岁。马占山将刘桂五遗体运往西安安葬。时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朱德和彭德怀也合送挽联以悼念之,对刘桂五作了高度评价。国民政府追授其为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
此役,是马占山自江桥打响抗日第一枪后,又一次惨烈的战斗;此役,挺进军伤亡将士数千,毙敌1400余人,击毁日军铁甲车20余辆;此役,马占山只身突出重围,后收罗打散部队,退回哈拉寨布防休整,厉兵秣马,准备再战;此役乃抗战中一次重要战役,理应载入史册!
驻守哈拉寨8年中,马部愈挫愈奋,打恶战30余仗,给日伪以痛击,使河防得以固守,其功厥伟!
四
哈拉寨有山名杨家圪蛋,海拔约千米以上,为周围山之最高点。山巅矗一残破阁楼,曰文星阁,为清同治元年八月建,原为二层,下层为窑洞式结构,石料建筑,观其残留圆柱雕石墩,二层应为亭阁,仅剩残墩断桩。当地老者介绍说,文星阁乃当年哈拉寨一景。但因山高,建筑醒目,日寇飞机轰炸哈拉寨时将此当做航标,飞机从东南飞来,端端地就在哈拉寨投下炸弹。据记载,从1938年11月21日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哈拉寨始,到1940年2月7日,一年多时间内,日军共出动4次30多架飞机侵入哈拉寨上空,投弹150余枚,炸死平民25人,毁民房300余间。为了躲避日军轰炸,马部在哈驻地修有2个防空洞,部队可入防空洞躲避。为免空袭毁民房、伤无辜,马将军忍痛将文星阁二层阁楼炸毁。此后,日军飞机再没有来哈拉寨轰炸。
今天去哈拉寨看到的那些东倒西歪屋,塌墙破圐圙,废弃的庄园,毁坏的庙宇,残垣弹洞,都是当年日寇飞机轰炸的铁证。
五
当年,准格尔是晋陕蒙边地武装实力最强的一个旗,拥兵数千,武器精良,粮草丰裕,早为日伪所觊觎。在日军拉拢操纵下,黄河南岸伊克昭盟的王公贵族中的败类蠢蠢欲动,伺机投日。
挺进军驻防哈拉寨后,马占山严格遵行蒋介石“警卫伊盟,兼守河防”的指令,一面积极抗击日寇,一面密切注视着蒙古王公贵族的动向。
日伪在绥远密议,欲成立伪蒙古帝国,将伊盟各旗划为伪建制。将军厉兵秣马,准备彻底粉碎日伪阴谋。马占山甩出三招:重击、争取、牵制。
1937年12月18日,马部首先向达拉特旗首府附近敌伪发起猛烈进攻,激战一天,敌伪招架不住,向康王府方向退却。马命令新三师乘胜追击,直捣康王府,旋将早已归附日寇的康王俘获,押解重庆,森盖率残部逃逸,追抄其家。
再是争取、策反。时准格尔旗境内掌控军权的有两大势力:一是东协理奇文英,一是西协理奇凤鸣。“二奇”手下约有5000余众,表面对外一致,内部却产生了矛盾。马占山对“二奇”示好的同时,又在两人的队伍中展开攻心战。他晓以民族大义对俘获的伪蒙军官采取愿留者参加挺进军,一同抗战,不愿留者发放路费,释放回家的留去自由政策,又先后收编了白玉昆部,收抚韩宇春及杨毓青部,策反伪军刘盛五部。经过不懈斗争,奇文英同挺进军关系逐步密切,抗日态度明朗。奇凤鸣暗中投日,后被马用计所灭。
三是监控。1939年5月,扎萨克奇治国的王府卫队与挺进军发生摩擦,过河投靠了奇子祥。马恐局势逆转,立即派人同奇谈判,达成协议;在双方共同监护下,将少王爷奇治国及其母由大营盘迁回神山。马占山派专人看守,并通有专线电话,堵死了其投日之路。之后,马又在伊盟所属七旗各派驻一个连的兵力,名义上为保卫旗王爷,实则是牵制、监督各王爷的举动,防其同日本人勾结。
伊克昭盟北依大青山,西与宁夏接壤,南临黄河,与晋陕隔河相望,伊盟一旦有闪失,则陕北及宁夏岌岌可危。马占山的策略避免了伊盟沦陷于日寇之手,而日本人欲成立“大蒙古帝国”的美梦也化为泡影。马部有两个师部署在黄河沿线,防阻日军渡河西进。同时,马占山经常挥师东渡黄河,转进敌后,展开小规模游击战,使日伪军始终未能跨过黄河犯陕。
8年中,日军始终没有打过黄河来,“警卫伊盟,兼守河防”,客观上也保障了延安中共中央的安全,这是将军的又一大贡献。
六
军纪严明,是马占山在哈拉寨被群众乐道的又一话题。
当年驻防旧地,有个叫牛家大院的地方底下有40孔窑洞,当地人说是当年马占山部队的禁闭连驻守地,是专门关押违反军纪罪犯的监狱。群众至今记得,有一次,有个士兵闯入老乡家抢了饺子吃,老乡反映给部队,经指认后马占山当场将这名士兵破肚处死,以儆效尤。
现在看,这处罚是过了点,但当时是战争环境,加之挺进军除骑六师和特务营外,其余都是收编的地方保安团队,或者是策反过来的伪蒙军,有的是直接收编的土匪等,成分杂、素质差。士兵出去偷鸡摸狗、欺压百姓的事时有发生,群众怨气极大。马占山进行了严厉整饬,首先向严重违纪的军官动手。1939年春,暂编骑兵第三旅旅长韩遇春因其父出丧,向所部驻地周围群众无偿征派大量猪羊鸡肉,大摆酒宴,造成极坏影响。马占山假托召开会议,邀韩遇春等赴宴,趁机将韩缴械,绑赴杀场,就地正法。同被处决的还有骑兵团团长白玉昆等军官。这在部队引起很大震动。
随即,马占山制定了几条严厉的军规:抢劫财物者,杀;奸淫妇女者,杀;私通敌伪者,杀……我们在哈镇听到一个“鲁副官赤身擒段团”的故事:马部有个团长名段进三(音),暗投日军。马下令捉拿段团长,名义上说段打进日本是为了侦察敌情,有功,请回来报告敌情,设宴为之庆功。宴会特意铺上俄罗斯地毯,酒过三巡,掷杯为号。有个姓鲁的副官赤身将段团擒住,令其跪地,给了一枪,未死,段说来个痛快的,补一枪毙其命。
哈拉寨至今还流传着当年的3句民谣:军法处门前走不得;大庙的钟声听不得;哈拉寨的牛车坐不得。凡有将要枪决的犯人,都要敲响庙前大钟,召集群众宣布犯人罪状,人犯被处决时,都用牛车送往刑场枪决。老百姓说,那时百姓一告一个准。8年间,马部枪决触犯军法罪犯400多人,内有旅长、团长、总参议等。哈拉寨老百姓自发地唱起了“拥护马司令,指挥挺进军,赶走日本人……”的歌。马部的战斗力也得到空前提高。
七
马占山在哈拉寨驻防8年,延、绥是其运输兵员、武器弹药、往返西安和重庆的必经之路。每次,解放区皆能给以放行与方便。默契是出于中华民族抵御共同敌人的大局,出于中共对马占山民族气节的敬重。
1939年5月,马占山率参谋长等去重庆请示关于部队的补充和今后作战部署等事宜,须途经延安,有人疑虑延安会不会放行。马决定向延安出发,途经绥德等地,八路军非但没有阻挡,反而热情地向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使马占山一行顺利到达重庆。
两个月后,马占山领到枪支弹药、给养辎重。胡宗南说,西安到哈,取道延安,一月可达;如绕道宁夏,沙漠连绵,运输全靠畜力,则需四五个月可达。马占山还是坚持取道延安。
车至甘泉,车子颠簸,车上猎枪走火,马占山左手拇指食指炸飞,掌心炸开,血流如注,不省人事,随从立即驱车直奔延安求医。中共交际处处长金城亲乘救护车接马入院,中共中央指示要尽全力抢救,派最好医生为马医治,手术成功。
在延安疗养期间,毛泽东主席专程看望了马占山并设宴款待。宴后马在中央大礼堂受到党政军各界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称赞说:“马将军8年前在黑龙江率先抗日,那时红军在南方就致电热烈欢迎,那时候红军与马将军就成了抗日同志。现在马将军已经年逾半百,仍然站在抗战的最前线。这种精神是值得全国人民钦佩的。”
马占山非常激动,他说:“今天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打日本,不管什么人,只要他真正抗日,我就会跟他一起干。等打败了日本,把小鬼子们赶出中国,我们任务完成了,那时候就会脱掉军服,做一个平平安安的老百姓。”
在延安养伤两个月,身体基本康复后,毛泽东派王康医生和金城处长护送马直至榆林。
从此,只要持挺进军护照,通过边区关卡,均畅行无阻。有时双方部队驻守在同一个村子里,也从未发生摩擦。一度时期,挺进军中还建立了中共挺进军支部,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重量级干部邹大鹏、李士廉、关梦觉、邰中复、栗又文等都曾在挺进军中干过。
八
哈拉寨人一直在缅怀、纪念着马将军。不仅仅因其驻军8年抗击伪寇,更因其曾为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文化和社会事业所做的贡献。举其大者:
繁荣经济。哈拉寨驻扎了司令部和一个省级政府机关,上万军队的消费,被服厂、造纸厂、军鞋厂、医院等相继建立,给当地带来空前的繁荣。其时,两条大街商铺林立,大的商号有“三和恒”“恒元成”“义和成”等30多家,无字号小店铺更是满街林立,酒坊、炮坊、糖坊、醋坊、粉坊、染坊等小作坊到处都是,时有“七十二道油梁上梁杠,一年四季响三响。”之说;又说“南有重庆,北有哈镇”;也有人撰联云:“声闻胡地三千里,鸣冠晋陕十六州。”以状哈拉寨之繁盛。改革开放后,哈拉寨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商品经济、创办实业的成功人士,有的去内蒙古等地创业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群众以为,正是受了当年马部影响,人们懂得经商办企业。
兴学重教。1941年秋,马占山率先捐款15万大洋,其他军官合捐20万元,在哈拉寨修建一所“凤凰镇中山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校园内建有风格别具的“秀芳图书楼”和“中山大礼堂”。现在“秀芳图书楼”依然矗立于校园,为二层亭楼式,造型别致,独具匠心,亦芳亦秀。自从建起这所学校,当地人文日盛,历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出上万名各类人才。
建育婴堂。1942年,马占山将军筹集资金,在惠家沟建一育婴堂。砖砌拱形大门,内为中型四合院,正七厢三三,大门两侧为厨房库房。当年在这里收养着当地孤儿弃婴60多名,此乃慈善之举,深得百姓好评。
传播文化。马部把京剧、东北大秧歌、踩高跷、书法、绘画等也带到当地,同时培养了当地的人才,最有名者是著名民间艺人温四儿先生。出生在哈拉寨贫寒家庭的温四儿,11岁进入马占山部队剧团,学唱京剧,学扭秧歌,学踩高跷,学文化练书法,成为当地多才多艺的名人。每年哈拉寨传统节会搞文艺活动,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书法更为特长,且练就了正写反写绝活,颇有名气。府谷“二人台”陕北独具,是否受到当年马部东北“二人转”之影响?然哈镇人的踩高跷,风格潇洒威猛,则有着东北高跷之韵味。
修筑河堤。发动官兵在清水川筑桥一座,方便两岸人民生产生活,且沿河修筑石河堤数公里,保护了川里良田庄稼不受洪水冲毁淹没。马部经常帮助驻地群众春种秋收,打场晒谷,植林造屋,防疫救灾,扶弱济贫。60多年过去了,其功德善举,仍被当地民众传为美谈。
修建忠烈祠与将士塔。为了缅怀和纪念为国捐躯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哈拉寨对岸山麓,马将军督修了一座占地约100平方米的忠烈祠。祠堂凿石为屋,3个拱形门洞,上部穹窿形,顶端饰砖雕宝葫芦,兼有蒙汉风格。祠堂供台上井然有序地摆供着十几排灵牌,为自江桥抗战以来马部数千忠魂。瞻仰英烈灵牌,令人肃然起敬!
距离忠烈祠不远处,矗立着一座拜碑亭。亭为八角,亭下正中央立一两米多高的四棱石碑,四向分别刻着傅作义、邓宝珊等人题词题联;南向一面则为马占山将军亲自撰写的碑文,追溯自“九一八”至驻防哈拉寨6年来所部与倭寇浴血几十战中英勇杀敌的气概与功绩,缅怀阵亡将士。
将士塔为1942年修建,位于哈拉寨西湾半山腰,为高10米的四棱柱碑塔,顶为圆球形,碑文原为马占山亲笔题写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9个字。塔园占地亩许,周砌花栏围墙。现塔为2004年群众捐资重建,塔正面碑文“东北挺进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所题写。塔周围新植几十亩松柏郁然苍翠,环境庄严肃穆。
当年马占山离开后,当地群众在要道口特为他立了一块“马公德政碑”记其功绩。此碑今天依然屹立在哈拉寨。祠堂外一砖头上,有小学生用铁钉刻写了“马爷爷,我们怀念您”8个字。据说,前几年此字迹让马将军嫡孙马志伟先生看到后,当场流下热泪!
是啊,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谁曾为中华民族献过身、奋斗过,谁曾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过事,老百姓会世世代代铭记着他,怀念着他,颂扬着他!
丹心昭日月,英名垂千秋。马占山将军风骨永存!
参见《榆林日报》
2012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