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斌 刘子清
一、创建红七支队
1931年,府谷县委遭破坏。县委负责人景仰山、苏铭鼎、刘世英等先后被捕入狱,韩峰(时为县委委员、负责兵运工作)也因“水寨寺兵变”失败而转入内蒙河套搞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底,韩峰又因“百川堡兵变”失败遭敌通缉。为了避开敌人通缉,他又回到府谷。这时,府谷各地的党组织因失去县委的领导而无法开展工作。韩峰到碛塄、木瓜、庙沟门、青阳墕、青春峁等地调查了农村党组织的状况,发现各地党员情绪很好,于是他便以县委委员的身份,发动各地党员整顿和恢复基层组织。
1933年,神木成立了三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对府谷影响很大。韩峰、赵展山等,准备在府谷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他们在党员中开展教育工作,主要强调三条:一是要严守党的机密,二是保持革命气节,三是要英勇杀敌。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青年活动分子会”,进一步在团员青年中宣传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鼓动青年积极参加武装斗争。1934年上半年,先后召开了三次青年积极分子会,为在府谷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1934年7月初,由韩峰、赵展山、徐六十九等十二人组成的一支武装游击队,在清水镇青春峁煤窑建立,韩峰为负责人。当时的武器只有一把大刀,四颗手榴弹,另外就是些树铲、锄钩等。他们决定先搞武器,第一个目标就是清水镇古圪垯沟住的国民党退伍营长崔秀生(崔雇人种大烟,有武器)。7月12日这天晚上,韩峰集合队伍,作了战斗动员,即到崔家提枪。他们将四颗手榴弹扔进了崔的住处,结果没有爆炸,反惊动了崔,他们被迫撤退,没有伤亡。7月22日,他们再次筹划,决定打击徐庄则恶霸徐锁林。当天晚上,韩峰带队伍到了徐的住处,诈开徐的门,杀了徐锁林和县衙的提款差役韩会登,没收了徐的一部分财产和银元。这次武装活动,为民除了一害,穷人拍手称快,鼓舞了队员和群众的斗争积极性,游击队发展到了十四人。
游击队的活动,使驻守在清水镇的国民党自卫队万分惊恐,敌人组织了一个连的兵力“围剿”游击队,敌人封闭了青春峁煤窑,并杀害了赵四红、庄外蛇等同志,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游击队人少,不易出击,韩峰让其他队员分散隐蔽,他去神木找三支队。
韩峰到了神木,先后见到了特委和三支队的王达成、王恩惠、杨文谋、张晨钟,汇报了府谷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情况。特委和三支队认为,府谷开展武装斗争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于是派三支队贺伟、张子玉、贺成补等四个同志去协助韩峰开展工作。他们带了四条枪,到府谷搞武装巡视工作,帮助建立革命武装。
韩峰带领贺伟等同志,由神木返回府谷,先后到四区的木瓜、小沟子、李家沟、董家沟,三区的青春峁、南北长沟,五区的庙沟门、沙梁等地巡视。他们路经百草墕时,遇到了县衙的一个提款委员和四个衙役,他们准备干掉这几个人,结果,那个提款委员弃马逃走,四个衙役被杀,敌人所提的款,全部被我所得。七月下旬,他们在圪针塔水库上杀了恶霸贾留柱,在清水镇杀了地主邬元宝。接着去庙沟门向王国安(原国民党军连长)买了一支连枪,同时派人去内蒙买了几件武器。此时这支武装游击队已发展到十多个人,十来支枪。
九月韩峰率部游击到他儿坝一带,又派人到内蒙郡王旗搞到三支步枪,两支手枪,还有些大烟。为了顺利地接回郡王旗搞到枪支,便在他儿坝联络了李士羊和王朋两个人前去接应武器,他们刚把人和枪接过来,就遇上了国民党刘润民旅骑兵营一百八十余人。由于敌众我寡,没敢恋战,便带人和武器退到素乌包的老爷庙,以此为阵地,详察敌人动静。敌人将我阵地包围,从中午直到黄昏,向我阵地组织了三次进攻,均被我击败,敌损伤较大。韩峰等乘隙捉了敌人三匹马,收敌死者十来支枪,撤回根据地。这次遭遇战,虽敌众我寡,但我终于取胜,且无一伤亡。
他儿坝战斗的胜利,更加鼓舞了士气,扩大了游击队在群众中的影响,队伍也壮大了。此时,这支游击队已发展到二十多人,武器二十余件。韩峰立即去神木向特委作了汇报。特委听了汇报后,当即对府谷的情况进行讨论,决定在府谷建立武装部队,番号为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七支队,任命韩峰为七支队队长兼政委。自此,红七支队正式诞生了。
二、创建革命根据地
红七支队成立后,韩峰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并积极寻找机会开展游击战。同年十月,红三团到府谷北区活动,进到府谷新民镇时,打垮了当地一个民团,缴获十几支枪,而后,到木瓜与红七支队会合。
十一月二十四日(农历十月十八),红三团与七支队经庙沟门沙梁一带沿长城进入哈拉寨,在哈拉寨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宣传红军的任务和军纪。同时,处决了联保主任赵智,乡长王双驹,乡文书郭喜元等四人。没收了赵智等几家商号的布匹、衣物,拿出一部分,分给了群众,一部分留作军需。当天下午,红三团与七支队撤出哈拉寨,红三团转移到佳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七支队留在府谷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为了加强对府谷革命根据地的领导,1934年春,陕北特委在呼家庄召开会议,决定恢复中共府谷县委,书记呼子文,宣传赵希贤、高宏轩,组织折成祥,农委呼子常。辖七个区,有党员五百余名。县委恢复后,加强了对党、军队和群众的领导工作,明确提出开辟苏区的口号。同时,红七支队开展了分粮、分衣、烧毁文约账簿等斗争;秘密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和团的支部;召开群众会,宣传党的打土豪、分田地、斗贪官污吏的政策;建立秘密农会、妇女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红军是为穷人翻身闹革命的,是穷人自己的队伍。群众自动为七支队站岗放哨,不少人送自己的亲人参加游击队。这个时候,七支队人员发展到四十多人,枪二十多支,已成为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队伍。在不长的时间内,开辟了南至孤山,北至麻地沟,西至镇羌,东至木瓜、董家沟这样一小块根据地。此时,七支队政委仍是韩峰,队长是张国继。
1933年3月,王达成同志从神木贺家川动身,以特派员身份到了马镇、盘塘、贺家堡一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首先发展了贺道新、马尚迁为党员,并由此二人在当地进行秘密组织活动,由南向北开辟苏区。到1934年仅一年的时间,在府谷的南部地区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党员一百多人。开辟了马镇、盘塘、贺家堡、王家墩、武家庄、碛塄等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理位置,这一带由三支队控制,一切活动,受神木苏维埃政府领导(马镇、盘塘一带现属神木县)。
武装斗争的开展,动摇了反动政府在农村的统治地位,使敌人既恨又怕。1934年12月10日,国民党县政府命令保安二队上清水、哈拉寨消灭七支队。七支队获悉后,立即做了战斗准备,同时组织哈拉寨附近的赤卫队员近千人,在牛乜梁村附近待命。当晚国民党保安二队开进牛乜梁村。深夜,七支队与敌保安二队接火,双方交战半夜,由于我军武器不济,加之作战经验不足,部队被敌人冲散。天亮时,七支队和赤卫队全部撤出战斗。这次战斗,打击了敌保安二队的嚣张气焰,锻炼了七支队和赤卫队,激发了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热情,七支队每到一个地方,群众给七支队通风报信、杀猪宰羊,慰劳七支队。
1935年2月7日晚,在红三团的配合下,七支队又主动袭击了驻守县城东北门户高梁村的国民党保安二大队(队长韩静山,队副苏宝山),缴获敌战马十几匹,步枪十七支和部分子弹,七支队用这些战马和枪支武装了自己。此时,七支队已发展到六十多人,还有十几匹马。当时人们称之为骑兵七支队。根据地向北发展到了哈拉寨,西面扩展到庙沟门、沙梁一带,东面延伸到高梁一带,南北百十余里,东西九十多里。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党、团组织也相应地扩大了。在已开辟的地区都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和革命政权,成立了贫农会、妇女会、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组织。
(一)贫农会
贫农会,这个由群众组织的领导组织,在农村里起了积极的作用,实际上行使着农村里的行政权力。贫农会会长大多是共产党员,有的还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他们及时贯彻上级的指示,认真抓各方面的工作,既抓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的站岗放哨,参加战斗、送信、查路条,也抓妇女会的洗衣、做军鞋等活动。既管军粮,支援红军,又管文化教育的事。特别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更是起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二)赤卫队
赤卫队是农村的群众武装组织,在打土豪、斗地主、分浮财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各级赤卫队组织逐步健全了,他们以大刀、长矛、红缨枪为武器,站岗、放哨、送信、带路、查坏人,并积极配合红军作战。1934年冬,参加了牛乜梁战斗,1935年2月,配合红三团、七支队,袭击了国民党县保安二大队。赤卫队的积极活动,巩固了苏区,促进了苏区的各项工作。
(三)妇女会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各级妇女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在妇女中发展党、团员,从政治上、思想上解放妇女。妇女会开办训练班,召开各种妇女会议,以提高妇女的阶级觉悟和社会地位。发动妇女放足,参加各种活动,组织妇女成立缝衣队、洗衣队、识字组,为红军做军鞋,护理伤病员。
(四)少先队、儿童团
少先队、儿童团的工作,主要由县、区、乡共青团的干部抓。共青团组织领导少先队、儿童团学习革命道理,进行军事训练,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少先队员、儿童团员革命纪律性、斗争性很强,站岗、放哨、监视坏人、传话叫人、送情报、查路条,样样事情都干得很出色。他们还跟上赤卫队打土豪,配合红军打仗,机智勇敢,不怕流血牺牲。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群众斗争的蓬勃兴起,使苏区的农业、小手工业、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这个时期,正是府谷苏区的鼎盛时期。
三、府谷革命根据地的沦陷
1935年初,敌人以八十六师二五八旅旅长刘润民为“剿共”总司令,出动三团两营的正规武装,纠集地方民团、铲共义勇队、常备队等共五千多人,对神府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敌五一二团(团长张子英)、五一四团(团长罗德新),由府谷向南推进,敌五一五团(团长姜梅生)和邬青云骑兵第二营由佳县向北推进。各地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反革命分子也乘机组织还乡团,向苏区人民反扑。敌采取了蒋介石的堡垒战术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即:在政治上,造谣言,分化瓦解、合并村庄、清查户口、编保甲、办自首;在军事上,分区“清剿”,修堡扎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妄图达到消灭红军和占领根据地之目的。
八月初,正值敌人“围剿”的紧急时刻,神府特委认为韩峰和七支队已成了独立王国。于是把七支队改编为红三团第五连(骑兵连),并调韩峰到红三团任政委(韩一直未到职),调赵希贤到红三团任参谋长。此时,七支队队长张国继也被捕入狱。七支队改编后,只剩下十来个人,六七条枪,王浩任七支队政委。这样,严重地减弱了七支队的战斗力。
当时的县委书记呼子文(后为叛徒),对府谷北区人地两生,和群众联系也不紧密。在敌人进攻前,没有注意领导党员和干部如何与敌人进行斗争,如何积蓄力量保存干部,如何退却。在敌人进攻时,他软弱无能,束手无策,拼命向南逃跑,致使许多党员、干部无人管理和领导,形成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干部群众十分泄气。部分动摇分子经不住严酷斗争的考验,变节自首了,许多好同志,因失去领导,有的去了南区,有的转移到内蒙、山西搞地下工作,如韩峰、杨岐山等同志转移内蒙,赵展山、赵希贤等同志转移山西,在内蒙、山西发展了党组织,开辟了根据地。到1935年5月、6月间,整个苏区就落到了敌人手里,敌在苏区建立了肃反委员会,重新编了保甲。
参见《府谷党史专题资料》第1辑
府谷政治协商委员会编
199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