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纪略

“皖南事变”,国民党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

      日寇为了准备南进、阴谋发动太平洋战争,早日结束中日战争,加强了对蒋介石国民党的诱降活动,多次与国民党进行秘密谈判。在日寇的诱降和国际法西斯暂时得势的刺激下,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活动更加积极,并于1941年1月,集中重兵围攻华中新四军军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之前,即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增调胡宗南30万军队,分驻边区周围各县,构成了共50万大军的包围圈。1940年3月,蒋介石向边区周围各战区长官和驻军首领下达了严密封锁边区的命令。边区周围构筑了五道包围封锁线,北起府谷、横山,西起宁夏、甘肃,南沿泾水,东到黄河,封锁沟堡绵延数省,关卡哨站比比皆是,便衣侦探到处巡逻,检查扣押过往商旅。真是“筑垒山无色,丁抽路断行。”
      国民党政府为了封锁边区,对货物运输与贩卖实行了严格的统制。临近边区的彬县、西峰、平凉等地建立了百货登记管理局,专管棉花、布匹、洋纱、洋火等运销的登记与管理。凡运销这些货物必须持有该局核发的运销证,如不按规定运销者,货物全部没收。西峰、彬县、宜川、耀县、三原、吴忠堡、榆林、洛川等地规定,购货要持购货证,运销要持运销证,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禁止货物进出边区的法令,禁止必需品如棉花、布匹等运入边区。抢劫、没收进出边区的各种货物,扣押、处罚运货商民,抢杀行商及放货的官兵;经常搜查临近边区的国民党区村庄,如查出有货存放,即予没收。早胜县等地严禁商民与边区进行买卖,规定每家所存物资不得超过2匹布、8斤盐,如查出超过规定之数量,不但全部没收,而且还要罚款。
      对于边区的食盐,根据其需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办法,在开放一个口岸时,即关闭其他口岸,使边区的食盐销不出去。商民运销食盐须有驮盐票,驮回食盐又必须卖给其专卖机关。专卖机关利用特权操纵食盐价格,需盐时提高盐价,强迫老百姓到边区运盐;否则实行压价,剥削运盐的客商脚户,限制贩运边区食盐。
      国民党政府在边区附近组织边币与法币兑换的黑市,利用兑换差价影响边区的物价,引诱走私,扰乱金融市场,破坏边区财政。
      由于国民党加紧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切断了边区与外界的经济往来,使边区的物资异常匮乏。
 
 
参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第133—134页
星光、张杨主编;张杨、刘秉扬等编写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