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回忆

孤山的一段回忆

王汉儒
      1972年5月,我调孤山公社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党政双扛,一元化领导。前任书记刘汉忠。当时仍是十年浩劫、四人帮横行时期。孤山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公社,分为四大庄,二十三个大队,一百零几个小队、自然村,有七八千人口,分散贫困。“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到任两天后就跟随副书记苏文彦同志下乡到各村队观看,概括认识孤山。二十天后,主持召开社队干部会议,一则认人二则发表看法,充分肯定前任领导的工作成绩,并表示自已今后的打算。
      房塔,是孤山公社的一个重点大队,也是府谷县先进大队之一,支部书记吕富恩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老实,事事带头,率先垂范。插队女青年杨荷先同志,既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又是房塔党支部的副支书,为人正派,品德高尚。
      当时的形势是,举旗抓纲学大寨,大学大批促大干。举旗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抓纲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学就是大学毛主席著作;大批就是大批资本主义;大干就是大干社会主义。
      1972年这一年久旱不雨,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找水抗旱。条件有限,只好等老天下雨,争取有一点收成。
      孤山任职期间的命运不好,几乎每年不是干旱就雨打。为免受冰雹袭击,每个大队都有防雹小组,支书挂帅,一旦雷声连鸣就用土炮抗击。记得有一次丈则梁大队支部书记回到公社汇报情况,因为打炮满脸漆黑。
     孤山任职期间,上级抓的特别紧,工作压力很大。本人的态度是尽力工作,尽到责任,认真看待。每年秋后上报粮食产量总得折腾几个来回才能了结。上面喜欢多报,公社不能违心,还得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复应对。记得一年的秋天,地区一位副专员到孤山下乡,随我到山药地里,他用米尺方圆一米来计算一亩地的山药产量,真乃笑话也。
     当年的工作作风,下乡靠十一号汽车(步行),肩扛一张铁锹,随身带劳动手册,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下乡检查工作时听了汇报,必须实地亲眼过目,好坏真相大白。西庄大队的落后现场会足以说明,光听汇报不行。
      1973年兴修孙家沟百万方水库。近十里长的一条大沟,从沟口用引水拉沙的办法堵塞(有退水),此坝早已淤地受益,玉米棒子一尺长,给代家石畔村的村民做了好事。1974年秋组织了沙坪千人大汇战,把七八百亩一个大沙梁削平,整出八十米宽数百米长的隔堰平田,沟壕还栽植了高杆林。在沙坪公社办了农场。白恩福的父亲白三祥同志是小神堂大队一位很好的支部书记,担任过农场场长,县委近二百人参加的流动检查团对沙坪会战进行过参观还在公社住了一夜,简备便餐,用公社厕所茅粪变钱招待。沙坪会战期间,附近二十里往返步行四十华里的社员,早上喝一顿小米稀饭或吃一个窝头,整整劳动一天,天黑返回。回想起来,心里寒酸,深表歉意!
      1975年党中央邓小平同志在大寨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农会议,并有重要讲话,把农业学大寨说成是农村第二次革命。于是,甩开膀子大干,当年春就在杨家沟、马神庙沟等处引水拉沙打坝七座,夏季洪水摧毁的近半,真是劳民伤财。唯独岳家寨大队排洪蓄清水库,两级抽水灌溉,至今坚固,全县少有。
      197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逝世,万分悲痛!毛主席逝世十天后的早上打开某某同志的小收音机,正在播放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孤山组织干部群众为毛主席逝世举行了沉痛的追悼会。同年九月下旬告别孤山,乘坐拖拉机回到县上担任林业局局长。
      片断简忆,不妥之处,敬请曾在孤山一起工作过的同志批评指正。
 
 
参见《府谷文史资料》第十八辑 ​第99页《孤山 木瓜》
政协陕西省府谷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10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