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府谷县  >  史料  >  回忆

往事趣谈

傅凯顺
      闲暇之余,打开记忆的闸门,许多有趣的往事不断涌上心头,历历在目。今天,我把这些告诉大家,过来人会感到啼笑皆非,无可奈何,年轻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妙趣横生。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以粮为纲,以钢为纲”是我们童年时代中国治国的纲领。钢铁元帅升帐,更是把钢铁又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三年赶上英国,五年超过美国是特定时期全民为之奋斗的目标。那时没有什么新闻媒体,老百姓对国际事务知之甚少,从大会到小会,干部们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老百姓的耳朵里听到的是美国是美帝国主义、英国是各国反动派。“我们要赶上美帝国主义,超过各国反动派。”这些激动人心的口号撩拨的国人热血沸腾。于是一场大炼钢铁的运动在全国自上而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全国各地到处都不分昼夜地抢着兴建浓烟滚滚的炼铁厂,而钢铁大军昼夜兼程开赴崇山峻岭挖矿采石。当然更有一些聪明的领导者为了寻求捷径不惜让老百姓砸锅献铁。县县都有炼铁厂,乡乡都有小高炉。各乡青壮年,大部分涌向了炼铁厂,而且携带着献出来的锅碗瓢盆。一座小炼铁厂几百名工人,那热火朝天的场面,那冲天的干劲,是前所未见。浓烟滚滚,烈火熏熏,铁水奔流,工人挣的是工分,吃的是自己带的口粮。炼铁成本创造了世界最低记录。就在全国大炼钢铁的大好形势下,反映在图表上的红箭头,几乎是直线上升。1958年全国钢产量达到1070万吨,1959年翻了番还多,达到了3000万吨。1962年更是达到惊人的目标,实现了8000万吨,用现在的话说叫跨越式发展,跳跃式前进,可那时叫作大跃进。
      结果最后留下的是变成了焦炭的成片森林,遍地灰飞烟灭的小高炉,大片荒芜了的农田,饿扁了的肚子……

老鼠尾巴麻雀腿

      老鼠为十二属相之首,可谓声名赫赫,被动物世界称羡不已。可是于人类却久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丑名。麻雀成群结队,叽叽喳喳,有时也确实让人烦,何况还经常偷吃庄稼人用血汗种出来的粮食。其实不管是老鼠偷油,还是麻雀吃粮,那是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古往今来见怪不怪。大跃进的步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这些动物飞禽的命运。将它们列为人类的四害之二,必欲围而歼之。除四害讲卫生是一项全民总动员的运动,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把除四害讲卫生提上了议事日程。公社社员,城镇居民每天灭几只老鼠都有具体任务。工厂工人,机关工作人员也都落实了责任。我们那时正在上小学。每天到校给老师交的第一项任务,不是作业,而是老鼠尾巴、麻雀腿。为了多捉老鼠完成任务,每个人都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用夹子夹,用水灌,用烟熏等等。上学路上碰见一只老鼠,大家立时喜出望外,如临大敌,围追堵截,喊杀连连。一次为了捉老鼠上课迟到了,老师立刻板起面孔。后来我们说是因在路上捉老鼠才迟到的。老师激动得难于言表,不仅没受批评,还好好的表扬了一通。一次追的一只老鼠钻进了石缝里,怎么也揪不出来,实在无耐,只好割了尾巴了事。有时实在完不成任务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能把一个老鼠尾巴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有时甚至能制出一些假老鼠尾巴来。老师也不仔细看,反正他也是向上级交差。麻雀是以麻雀腿来计量的。一只麻雀的任务必须交两条腿。捉麻雀比捉老鼠更难。但有几种办法还是切实可行的,第一是掏麻雀窝,老人们常说麻雀窝里有蛇,当你张开嘴看麻雀时,一不小心蛇就会钻到你的嘴里,十分危险。所以,孩子们牢牢记住的第一件事,便是掏麻雀窝时,紧闭着嘴。要不麻雀掏不着,蛇钻到嘴里,那麻烦可就大啦。麻雀是一窝一窝的,一旦掏着一窝就收获颇丰。第二种办法是用弹弓打麻雀。用弹弓打麻雀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准头。为了多打麻雀,经常练的腰酸臂痛,眼花缭乱。为了打麻雀,一不小心把人家玻璃打坏了,小孩子赔不起,只好抽空逃跑,急得人家乱骂一顿。由于经常惹出麻烦或者打伤同伴,所以后来这一招就不怎么用了。第三是用红柳篮扣麻雀,这种办法比较实惠,作法也简单。用一根竹棍把笸篮支起,竹棍下边安一个易动的小机关。然后拉一根绳,人藏起来,随时准备拉绳。撒一些糜谷放在笸篮下边。当馋嘴的麻雀来吃时,有时它自动触动了机关被笸篮扣住。如果还触动不了机关,你可以将绳子轻轻一拉,便有了收获。第四种办法是买一把手电筒。晚上麻雀到草房里或是其他空房子里找吃的,吃完了就在房梁间睡大觉。这时几个人拿着手电,悄悄靠近,突然打开手电,在强烈的灯光刺激下,麻雀不知所措,顿时失去了方向,伸手去提,一个一个地装入兜里。麻雀腿交给老师,麻雀肉用泥裹住放到火里一烧却是一顿美餐。这样的零敲碎打根本不解决问题,最厉害的是全民围剿麻雀的运动。为了彻底解决麻雀的危害问题,全乡统一行动,周边乡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统一时间,分兵把守。每一个山头,每一片树林,沟沟岔岔,山山峁峁布满了剿雀大军,嘴里含着口哨,手里拿着树枝,一边喊,一边打,煞是壮观。这里的麻雀刚刚落下,一声呐喊,吓得就跑,飞到这边还不等落地,便又是一阵喊打。麻雀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落不下来,只好一个劲的飞,总是找不着落脚的地方,麻雀是小飞禽,能有多大能量?能坚持多久?小小麻雀终于经不起喊打,败在了聪明的人类手里,一个一个昏头胀脑,倒在地上束手就擒。消灭四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那时对老鼠和麻雀腿有着深刻的记忆,所以至今看到老鼠和麻雀,首先想到的是它们的尾巴和腿。

实践农业八字宪法

      农业八字宪法称:水、肥、土、种、密、保、管、工,就是指庄稼人种庄稼必须实践好这八个字的内容,这倒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去实践。首先要解决的当然是水的问题。咱们是靠天吃饭的农业,老天爷不下雨,就得干瞪两眼,于是有了好办法,叫做背冰上山。背冰上山可以变冬闲为冬忙,充分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一到冬天,沟岔里、水井旁都结了厚厚的冰,用镢头、镐锹将冰打开,大的用绳背,小的用筐担,家家动员,人人上阵,宁是把冰背到山上,放到了地里。有的村子本来就缺水,没有多少冰,只好到几里或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背冰,一天只能背一趟或两趟。背起来是好大一块冰,到了地里已所剩无几了,冰背到山上,不等春耕,便消的踪影全无。春耕时依然是靠天等雨,于事无补。
      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用水泥做成的储水窖,那时不叫水窖,叫做旱井,不是在院里,而是在农田里。据说是从比咱们这里还要缺水的地方学习来的先进经验,要在咱这里推广使用。旱井一般打在平坦而且土质较好的地里,土质过松井壁无法支撑,土质过硬打不下去。井深一般要达六米左右,井口小,中间大,收底又小一些,像个瓷坛子。打一个旱井约需十五个劳动日。井口立一个木架,架上装置一个小滑轮,一个人在下边挖,一个人在上边倒土,另个人用绳子往上拉。个别的用铁锤在井壁上捣一遍,目的是怕渗水。旱井确实也能储水,主要是储了水没法使用。储水后,井壁经过水的渗透,逐渐疏松,人不敢到井边,无法提水。没有过滤设施,一两场雨水过后,便是一窖水有半窖泥,时间一长,人和牲畜经常一不小心就掉到井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谈井色变,成为公害。运动过后,很快填平,枉费了无数劳动力。
      庄稼人种地,耕一犁就可以种了,耕得浅了固然是不保墒,也不利于作物生长,但耕得太深,翻出了生土也不长庄稼,这都是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大跃进的深翻却是不同,要求深翻一尺深或二尺深,说是越深越好,越深就越长庄稼。那时我在后套读书,后套那地方水位很浅,挖二尺深便可以见到水。学校给我们班布置了一块深翻土地的任务,我们翻到二尺多深已经见到水了,老师和上级领导说是还不行要继续挖,于是我们找来水桶,将渗出的水舀出来,一边舀一边挖,结果一直挖到一米多深方才达标。就这样一层一层倒着挖,直至完成任务。种上庄稼,总以为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结果是根枯叶黄,迎风摇曳。不知是在诉说着它生长的艰辛,还是在向我们发出嘲笑。
      庄稼的稠密到什么程度,庄稼人心里有谱,谁不想一亩地产出万斤粮,你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却是由不得你,自然条件限制着呢!上级号召密植,下边积极响应。糜子要密植,谷子要密植,山药、黑豆都要密植。总以为这样的密植必然换来丰硕的成果。结果到了秋天一看,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庄稼人的脸比庄稼还要黄。上级来人检査评比,你总不能说密植让你减产,你得想办法往领导脸上贴金。一个村长别出心裁,将其他地里的糜捆子集中到一块地里,然后将检查团引到这块试验田里。上级领导和检查团的官员们心里乐开了花,直翘大拇指,那位村长自然是一路顺风,骑着高骡子大马到各地兜风介绍经验去了。这样计算出来的产量自然是高的惊人。各村各乡听说那位支书风光无限,于是如法炮制,纷纷效仿,你报出惊人数字,他作出突出成绩,如此巨大的收成都归功两个字“密植”。公社社员何愁没粮吃,各级领导愁的是这么多的粮食到底该往哪儿放。
      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庄稼人天天这样说,年年这样做。大跃进却要从根本上解决肥料短缺的问题。那时没有化肥,也不产尿素,可就是要让偏僻的农村自己生产出尿素来。在他们的理解尿素必须从尿中来,你外国人再有本事,没有尿你也生产不出尿素来。那么我们如何生产尿素,当然是土法上马生产尿素。一道命令下来,每户人家晚上尿的尿,第二天不许倒掉,要全村集中起来,然后找来一口大锅,架起炉火,便开始尿素生产。熬尿的味道实在难闻,“尿素”没有生产出多少,却熏的满村人抬不起头,睁不开眼,撒到地里庄稼不领情。
      这一招不行,自然还有更好的办法被人们想了出来。炉灰、草木灰是农家的好肥料,哪里来的?通过燃烧得来的。一时半会儿哪来那么多的草木灰呢?那么把黄土烧一下不也可以作肥料么?这样的好主意怎么不早出呢?烧!家家户户都要烧土圪垯,交到生产队里称斤记上工分。一时间院里堆的路上扔的都是烧过了的土圪垯。烧过的土撒到地里多少还能起一些作用,这一回总算没有白忙活,当然也有人趁机拿红泥当烧土滥竽充数,村长也可以要挟报复,本是红泥他说是烧土,本是烧土他说是红泥,简直是指鹿为马的翻版。   

民以食为天

      一家一户自己做得吃饭,那是小农经济,甚至说是封建残余。那么饭如何吃?干活在一起,吃饭当然也要在一起,这叫做吃饭的革命。每一个村必须建起一处集体食堂,新修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是借用社员们的住房,队长为了方便,大多数村,队长家便是村里的食堂。小村一个食堂,大村也有两个三个的。学校立起了食堂,居民委员会立起了食堂,到处都是集体食堂。集体食堂有几大优越性立时体现了出来,首先上工没有迟到早退现象,生产队长多年的烦恼,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机关学校上班上学从此不用点到。其次是几千年来,妇女围着锅台转,家庭围着妇女转的生活格式彻底改变,妇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劳动力猛增,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原来要按工分分配粮食,这些麻烦事已经装入历史档案。干完活儿吃饭,吃完饭,擦擦嘴走人,多么惬意的公社社员。狼要吃肉,狗要吃屎,耗子要偷油,亘古不变的规律。社员群众碗里的饭越来越少,盆里的汤越来越稀,身体越来越瘦,面色越来越黄,干起活来越来越没劲,打的粮食自然越来越少。队长会计面色越来越红润,悠然自得,喊声越来越大,干劲越来越足,交椅越坐越稳。
      饿肚子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饿怕的人更是谈饿变色。学校一位烧锅炉的师傅,领导到他那里去检查工作,和他谈话,他每一句都不离一个饿字。领导不高兴说,把你饿成这样,那你一顿吃多少?他说要吃饱一顿至少也需三斤米。那领导赌气给他做了三斤米的饭,果然全部让他吃掉了。一位同学,学校刚吃罢饭,姐姐叫他去吃饭,他舍不得丢掉这个吃饱的机会又去吃了顿,返回学校见几个同学正在吃炒米,他又随手抓得吃了几把,这样一下子吃坏了。几个同事去吃请,难得这样的机会,结果吃的太多了,两三天只喝水,不吃饭。两个人打赌比赛看谁吃的多,结果饭赌赢了,胃子却撑坏了。一群机关干部正准备吃饭,大家喜笑颜开话头很多,原来今天是吃白面圪垯。一个说我最爱吃白面圪垯,另一个说你如果能蹲在厕所吃进去一碗白面圪垯,我把今天的一碗输给你,那位二话没说端着碗到厕所把面吃完,还真的赢下一大碗白面圪垯。学校教师灶十天半月吃一顿蒸馍,下课了大家都喜滋滋地去吃今天的美餐,一位老师看到蒸馍,激动不已,竟脱口喊了一声蒸馍万岁,结果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扣在头上,从此压得透不过气。学校自己种地,秋收时,收了些小蔓菁,放在院子里准备腌菜,第二天起来一看,只剩了少许菜叶子,原来是一晚上被同学们吃掉了。农村青年最喜欢当兵,当然是为了保家卫国,可是到了部队第一件开心事便是可以放开肚子吃蒸馍。人常说掏一个坡坡,吃一个窝窝。人勤肚饱,人懒饿倒。只要人勤,坡坡可以自由地去掏,庄稼人的脸色顿时红润了起来。山药萝卜成堆成堆地往家里拿。宽展一些的地方甚至还种上了糜子、谷子、高粱。坛坛罐罐满满荡荡,让干部工人、城市居民垂涎三尺,农民讥讽地说你们是一袋子山药的干部,半袋子萝卜的工人,经不住山药萝卜的诱惑,城市姑娘纷纷下嫁农民,干部工人纷纷辞职回家种地。

资本主义尾巴及其他

      五十年前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三十年后资本家又拎着皮包回来了。中国是由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近代中国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因此中国老百姓的脑海里既有封建思想的遗留,又有资本主义的烙印,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又是那么的无处不在,资本主义的尾巴始终困扰着我们,让人防不胜防,割起来真叫费劲。于是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成了一项非常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庄稼人家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了几窝葫芦,插了几株玉米,公社说那是资本主义尾巴,立即派人全部割掉了。庄稼人心疼,问这是为什么,工作人员说,这是资本主义尾巴,给你割掉是为了你好,你还问为什么。社员在自留地里干活既卖力又认真,一到了集体地里,立即变得懒懒洋洋,抽烟拉话,想方设法节省体力,为的是人人都想占点别人的便宜,支书队长百思不得其解,这资本主义的尾巴何时才能割完,这里刚割掉,那里又长了出来,庄稼人家为了弄几个买油盐醋酱的零花钱,挑了一担山药,背了斗糜米到集市上去卖,院里种了几苗红豆角,自留地里种了几株西红柿自己舍不得吃,走街串巷去叫卖,被发现了,说不许产销直接见面,立即成立打经办,专门打击私自买卖粮食、蔬菜的违法犯罪行为。几尺布票不够穿,我们们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又是公社社员,不穿好衣服如何出门,说夫妻俩合穿一条裤子,那是黑暗的旧社会。老百姓搬出了尘封已久的纺线车,织布机嗡嗡的响了起来。自己织的布虽然土了一些,粗了一些,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纯绵的纺织品,是市场上的紧俏货,既保暖又环保。私自织布那是不允许的,庄户人家只好黑夜偷着织,或等干部们放假时间织。公社书记利用短暂的放假时间,赶了一头小毛驴送老婆孩子去住娘家,路过一个村子,突然听到嗡嗡的响声。他立即警觉起来,再仔细一听,发现了情况,于是丢下老婆孩子,撒腿就跑,老婆在驴身上喊,娃娃在笼驮里叫,都无法赶上他前进的脚步。俗话说捉贼捉赃,这一户农民自然是被公社书记逮了个正着,人赃俱获。才生出来的一根资本主义尾巴,由于公社书记的认真努力工作,很快就被割掉了。农民盖不起砖房,讲究一点的人家,用砖来包一下门面,砖是没处买的,也没有那么多买砖钱,自己出苦力,想办法烧窑砖。滚滚浓烟好像在对人们说,我这里正在烧砖,私自烧砖那是什么行为?那是地下工厂,又发现了一条资本主义尾巴。资本主义尾巴农民那里有,工人干部时不时也会长出一条不大不小的资本主义尾巴。工人在八小时之外去干什么?有人闲不住拿起锤子斧子一阵叮当作响,做了几件家俱,卖了几个小钱;有人拿钳子、改锥为他人修修补补,混了几顿饭,被厂里发现了,一顿狠批,有的甚至为此丢掉了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铁饭碗。干部的资本主义尾巴同样不能容忍,现在的人过春节,有春节长假,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品着美酒,看着中央电视台春晚的精彩文艺节目,享受着天伦之乐。那时过春节都是革命化了的春节。农民要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春节期间经常提出夜战的响亮口号,工人要加班加点努力生产,干部要坚守在机关或者去深入基层。可偏偏有个别干部找各种借口,在春节期间往家里跑,弄得领导防不胜防,事后一个一个去落实,果然发现好多请假的理由都是编造出来的,台上检查认错,大会批小会斗没完没了。好多人在台上振振有词,批判别人的资本主义尾巴,可是他自己往往也夹着一个小小的资本主义尾巴,只不过是不轻易外露罢了。
 
 
参见《府谷文史资料》第十八辑《孤山 木瓜》第126页
政协陕西省府谷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2010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