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靖康元年二月十七日)泽州奏:大金国相粘罕兵次高平县。初,粘罕既破忻、代,观察使折可求以麟府兵、承宣使刘光世以酈延兵援河东,皆为所败,遂围太原。攻之月余,不能下,而平阳府义军叛。义军者,童贯、张孝纯所招云中人也,分布河上诸郡,平日养赡蓄积,为之一空。及金人入犯,孝纯以义军五万人守石岭关,先叛从金人。
卷三
(靖康元年三月五日)折彦质除徽猷阁待制,充枢密都承旨。
卷十
(七月十日)……九日,胡骑至国门之北,阅月议和乃归。而粘罕以太原未下,河东劲兵必乘其后,因留攻太原。禀总守御,以死拒敌。城中食尽,至煮弓弩马甲取筋皮充粮,虽粘罕尽锐攻之,自十二月至七月不能陷也。久之,力尽人疲,力不能支,诸道援兵如姚古、折可求、刘光世、种师中、刘幹、张灏、解潜等军四面俱至,贼分兵摧之,皆不得前。是月九日,城遂不守,帅臣检校少保张孝纯不能死,为贼所擒;禀独与戏下决战,突围而出,胡骑追之,力战不解,部曲尽亡,禀遂负太原庙中太宗御容赴汾水而死。
卷十
(八月)三日,诏同枢密院事种师道前去巡边,交割宣抚司职事。诏李纲赴阙,沿路巡视防守之具。徽猷阁待制折彦质除宣抚司参谋官。
卷十
(八月)十九日,河东察访使张灏申:都统制折可求等与金人合战,溃散两阵人马,那回还汾州团结。奉圣旨:折可求降两官,差遣依旧。张思正等令李纲体度,凡降夺官资,依旧军前使唤,责以后效。
卷十二
(十一月十五日)金人已渡河,百官疾速上城……龙图阁直学士、河东、河北路宣抚使折彦质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卷十二
(十一月十五日)……至六月初,太原告急者益少,人皆知困,内外忧恐。或闻李纲为宣抚,已到怀州,乃分命刘幹为副使当平定之路,解潜为置制当威胜之冲,折可求为都统制居太原之北,张思正亦为都统制当文水之南,且命张灏为陕西路都漕兼河东察访而督其战。……
参见《宋代麟府路及折家将文献录》第203—204页
高建国、杨海清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