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建隆元年三月己巳
先是,北汉诱代北诸部侵掠河西,诏诸镇会兵以御之。是月,定难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李彝兴,言遣部将李彝玉进援麟州,北汉引众去。彝兴即彝殷也,避宣祖讳改焉。(彝兴,初见清泰二年,此据《会要》及彝兴《本传》,事当在此月。)
五月丁卯
是月,永安节度使折德扆破北汉沙谷寨,斩首五百级。德扆,从阮之子也。(《实录》在六月甲午,据奏到之日也。德扆,初见乾祐三年。从阮,初见开运元年。)
卷二 建隆二年三月辛亥
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重勋,即重训也,避周恭帝讳改焉。(广顺二年冬,重训初见。显德四年十月,重训以北汉麟州来降,即命为防御使。)
十二月乙未
代州刺史折仁理,党项蕃部之大姓也,世居河西,接邻北境。上以其有捍边之功,召令入觐,复命归领刺史如故。
卷三 建隆三年夏四月戊申
北汉寇麟州,防御使杨重勋击走之。
卷四 乾德元年闰十二月乙亥
永安节度使折德扆言,败北汉军数千人于府州城下,获其卫州刺史杨璘。
卷五 乾德二年二月
甲寅,杜韬等七人(案杜韬疑即杜延韬,脱去“延”字)至自辽州,上罪,赐分物有差。及杨璘至自府州,亦如之。
九月戊子
永安节度使、赠侍中折德扆卒。丙申,以其子御勋为本州团练使,权知府州。
卷八 乾德五年十二月
已巳,置建宁军于麟州。庚午,以防御使杨重勋为留后。
卷九 开宝元年十二月
是岁,党项直荡族首领啜佶等引北汉入寇府州,为守将所败。诏内属蕃部十六府大首领屈遇与十二府首领罗崖帅所部诛啜佶。啜佶惧,挈族来归,乃以屈遇为归德将军,罗崖及啜佶并为怀化将军。
卷十 开宝二年四月丙子
北汉麟州刺史结齐罗、兵马都监嘉且舍鄂以城来降。
五月戊寅,命结齐罗为汾州团练使,嘉且舍鄂为石州刺史。
癸卯,以权知府州折御勋为永安留后。时御勋与建宁留后杨重勋皆不俟诏来诣行在,上善其意,故有是命,仍并加厚赐遣还。
十月戊戌
易州言契丹右千牛卫将军王甲以丰州来降,即命其子承美为丰州衙内指挥使。(《会要》及《经武圣略》皆云,丰州本河西藏才族都首领王甲居之,契丹署右千牛卫大将军,开宝二年率众归顺,又命其子承美为衙内指挥使。而《本纪》及《实录》遂言右千牛卫将军王承美来降,误也。)
已亥
契丹舍利、于鲁等十六族归附,以其大首领罗美四人为怀德将军,八人为怀化郎将;次首领诺尔沁旺布十五人为归德司戈。(《本纪》十月庚寅后,戊戌前,书丰州刺史王重安言契丹十六族归附,又于戊戌书易州言契丹右千牛卫将军王承美来降。按王承美之父甲实居丰州,不知《本纪》所云丰州刺史王重安者果何人也。《会要》及《契丹传》载王重安与本纪同,并载大首领等除官事,而《实录》并无之,此可疑也。且不知此丰州即王甲所居,或别有一丰州而重安亦复一刺史也。按《实录》太平兴国七年闰十二月,书封州刺史王承美言舍利、于鲁等族来降,名字与重安所言略同,岂舍利、于鲁等族既降而复叛,叛而复降故耶?不然,此又可疑也。王承美姓名官号《本纪》《实录》皆误,前已改正之。独重安名号无所考证,今于此月末仍书舍利、于鲁等归顺,但削去“丰州刺史王重安言”凡八字,庶不与王甲及王承美相乱,更俟审订之。)
卷十二 开宝四年七月己酉
丰州衙内指挥使王承美遣军校言,愿诱吐浑、突厥内附。庚申,以承美为天德军蕃汉都指挥使、知丰州事。寻授丰州刺史。(除刺史在十二月癸丑,今并书。)
卷十三 开宝五年正月壬寅
府州言北汉军寇方山、雅尔两寨,击走之。
九月戊寅,徙建宁留后杨重勋为保静留后。(杨亿《说苑》云:冯晖为灵武节度,有威名,羌戎畏服,子继业袭其位。杨重勋亦世有麟州。并禀命朝廷,而绥御蕃族,为西北边扦蔽。太祖因继业来朝,徙镇同州,命儒臣知灵州留务,召重勋授以近镇,别命武臣领州事。其后,二方终烦朝廷经略,议者多以此二事为失焉。别命武臣领麟州事,《实录》乃无之,当考。)
卷十七 开宝九年七月戊辰
初,永安留后折御勋以郊祀西洛来朝,道病后期。丙子,徙御勋为泰宁军留后,召御勋弟御卿为闲厩副使、知府州。
卷十九 太平兴国三年
五月
壬寅,夏州言定难节度使李克叡卒,其子衙内指挥使李继筠权知州事。乙巳,以继筠为定难留后。
卷二十 太平兴国四年三月
乙未,命知府州闲厩使折御卿、监军供奉官晋阳尹宪分兵攻岚州。
乙巳,定难留后李继筠言,遣所部银州刺史李光远、绥州刺史李光宪帅蕃汉兵卒缘黄河列寨,渡河略敌境以张军势。
夏四月己酉朔,折御卿等言攻岚州,破北汉千余众。
乙卯,折御卿等破岢岚军,杀戮甚众,擒军使折令图以献。
(丙寅)是日,折御卿又破岚州,杀宪州刺史霍翊(案《宋史·本纪》作郭翊),擒夔州节度使马延忠等七人以献。
卷二十一 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壬戌
契丹以书遗丰州刺史王承美,令毋与中国市马。承美不从,具奏其事契丹怒,率众掠丰州关以西部族三百余帐。
卷二十三 太平兴国七年二月
庚午,丰州大首领黄罗并弟乙蚌等以良马来贡。
五月庚申是月,契丹三万骑分道入寇:一袭雁门,潘美击破之,斩首三千级,逐北至其境,破垒三十六,俘老幼万余口,获牛马五万计;一攻府州,折御卿击破之新泽寨,斩首七百级,擒酋长百余人,获兵器羊马万计;一趋高阳关,崔彦进击破之唐兴口,斩首二千级,获兵器羊马数万。(辛丑高阳关奏到,辛亥雁门奏到,己未府州奏到,今并书之,皆略其日。)
闰十二月庚寅,丰州刺史王承美言契丹日利、月益、没细、兀瑶等十一族七万余帐内附;又与契丹战,破其万余众,斩首二千级,获天德节度使韦太及羊马、兵器万数,遣其弟承义来献俘。赐承义锦袍、金带、绢百匹。
卷二十四 太平兴国八年三月
壬申,丰州刺史王承美言契丹来寇,承美击败其众万余,追北百有余里,至青冢,斩首二千余级,降者三千帐,获羊马兵仗以万计。
四月
壬寅,以丰州刺史王承美为团练使,没细都大首领越移为怀化大将军,瓦瑶为归德大将军,耶保移邈二族首领弗香克浪买、乞党族大首领岁移并为归德郎将,赏其破契丹之功也。
卷三十 端拱二年
春正月癸巳,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御戎之策。
右拾遗、直史馆王禹称奏议曰:
伏以中国之病匈奴,其来久矣。臣今独引汉文帝时事,以为警戒,望留意垂览,则天下幸甚。且汉十四帝,言圣明者文、景也,言昏乱者哀、平也。然而文、景之世,军臣单子最为强盛,肆行侵掠,候骑至雍,火照甘泉;哀、平之时,呼韩邪单子每岁来朝,委质称臣,边烽罢警:此岂系于历数而不由于道德耶?臣以为不然矣。且汉文当军臣强盛之时,而外能任人,内能修德,使不为深患者,是由乎德也。哀、平当呼韩衰弱之际,虽外无良将,内无贤臣,而使之来朝者,是系于时也。今国家之广大,不下汉朝,陛下之圣明,岂让文帝?北戎之强盛,未及军臣单于时,至如扰乱边土,触犯天威,岂有候骑至雍,而火照甘泉之患乎?在外任其人,内修其德之道,各有五焉。
外有五者:一曰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陛下固未能专委一人,则请于缘边要害之地,为三军以备之,若有唐受降城之类。如国家有兵三十万,则每军十万人,使互相救援,责以成功。立功者行赏,无功者明诛。北戎不能南下矣。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用之,则边情有所隐而不尽知也。伏见往来边上,多是阔茸小臣,虽有爱君之名,而无爱君之实,边疆涂炭而不尽奏,边民哀苦而不尽言。诚能用老成大僚,往无爱君之实,温颜,使尽情无隐,则边事济矣。三日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臣风闻契丹中妇人任政,荒淫不法,谓宜委边上重臣,募边民谙练蕃情者,间谍蕃中酋长,啖以厚利,推以深思。蕃人好利而无义,待其离心,因可取也。四日以夷狄伐夷狄,中国之利也。今国家两右拟保患、折御卿为国心腹,亦宜敕此二帅率蘑、府、银、夏、绥五州,张其掎角,声言直取胜州,则敌人惧而北保矣。此实不用,但张其势而已。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顷岁吊伐燕蓟,盖以本是汉疆,晋朝以来,方入戎地,既四海一统,诚宜取之。而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北戎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诏,告谕边民,则三尺童子,皆奋臂而击敌矣。然得蕃人一级者赐之帛,得边地—马者还其价,得酋帅者与之散官。如此,则人百其勇而士一其心也……
卷三十六 淳化五年五月丁巳
王师之讨李继迁也,府州观察使折御卿以所部兵来助。赵保忠既擒,御卿又言银、夏等州蕃汉户八干帐族悉归附,录其马牛羊万计。戌午,授御卿永安节度使,赏其功也。
卷三十七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
契丹大将韩德威,率数万骑诱党项、勒浪、嵬族十六府女首领马马尾等自振武入寇,永安节度使折御卿率轻骑邀击之,大败其众于子河汊。勒浪等族乘契丹之乱,诈为府州兵蹑其后,敌大惊扰,死者十六七,悉委其辎重涉河而遁。敌将号突厥太尉、司徒、舍利死者二十余人,生擒吐浑首领一人,德威仅以身免。甲子,御卿遣使奏捷,上召见便殿,问破敌之状。笑谓左右曰:“契丹小丑,轻进易退。朕常诫边将勿与争锋,待其深入,则分奇兵以断其归路,从而击之,必无遗类也,今果如吾言。”左右皆呼“万岁”。初,并代都部署张永德闻贼入寇,以太白万胜诀占之,语其僚佐曰:“贼以年月便利,乘金而来,反值岁星对逆,兵家大忌。彼当自败,不足虑也。”坐客皆怃然,及是,乃叹服。
卷三十八 至道元年十二月丙申
永安节度使折御卿被病,敌谍知之,德威复为李继迁所诱,遂率众入寇,以报子河汊之役。御卿舆疾而行,德威闻其至,顿兵不敢进。会疾甚,其母遣亲信召御卿归就医药,御卿曰:“家世受国恩,敌寇未灭,御卿之罪丑,今临敌,安可弃士卒自便!死于军中,盖其分耳。为白太夫人,无念,忠孝岂得两全。”言讫,泣下。翊日,卒。丁酉,上闻御卿之丧,痛悼久之,赠侍中,以其子供奉官惟正为洛苑使,知府州事。御卿累世边将,习蕃夷情状,忠勇感慨,常欲立功以报恩,朝廷亦以麟、府逼近夏国,倚为—面捍蔽,自子河汊一战,夏人丧气,不敢深入为寇矣。
卷三十九 至道二年五月
壬子,洎上疏曰……或者又曰:“继迁逆众,尚在灵州,官兵数千,未出城邑,岂可不谋救援而坐观陷没也?若国家于环庆、丹延、麟府等三处各马,齐驱贼境,分头牵拽,继迁必顾恤巢穴,望风而旋,城内宫军,定沦胥之祸。况环庆一路虽乏井泉,清远军大有粮草可以就而食焉,丹延、鳞府两路河水已足供用,但所经蕃部旋加掩袭,则糇粮亦无缺矣。”若以救武戍卒,复起三道之师,当盛暑之辰,涉不毛之地,刍粟何自而计度,水从何而卜射,茫茫沙塞,千里而遥,复指何方,为所诣之处。大军一发,不可停留,善败否臧,安能复保。若继迁探三三路兵马,取一路可争之处,聚;戎之众,据险隘之津,以逸待劳,攻我师之困乏,则辙乱旗靡,岂比前日退衄也?一道疏失,则两道不战而自溃矣。谋谟之拙,莫甚于斯。……
卷四十 至道二年九月己卯
先是,上部分诸将攻讨,李继隆自环州,范廷召自延州,王超自夏州,军都虞候、容州观察使颍川丁罕自庆州,西京作坊使、锦州刺史张守恩自;州,凡五路,率兵抵乌、白池,皆先授以方略。守恩,令铎子也。师已有,银夏钤辖卢斌求对,恳言曰:“番夷之俗,马骄兵悍,往来无定,败则他境。疾战沙漠,非天兵所利,不若坚保灵州,于内地多积刍粟,以师援。苟其至也,会兵首尾击之,庶几无枉费,且不失固圉之策。”上不从,授斌环庆钤辖,领兵三万为继隆前锋。
初,命五将出师,卫州团练使河阳李重贵实为麟府路浊轮寨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畜牧,便于战斗,利则进,不利贝。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大,或不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上善之,赐以御剑,又屡遣使抚劳。及诸将昔将果无大功,重贵还,上思前言,命为并代副都部署。
卷四十四 成平元年十一月
戍辰,西京左藏库使杨允恭言:“准诏估蕃部及诸色进贡马价,请铸。”诏以“估马司印”为文。置估马司,司始此。凡市马之处,河东则府州、岚军,陕西则秦渭泾原仪环庆阶文州、镇戎军,川峡则益黎戎茂雅夔州、康军,皆置务,遣官以主之,岁得五千余匹,以布帛茶他物准其直。招之处,秦、渭、阶、文之吐蕃、回纥,麟、府之党项,丰州之藏才族,环州之白马、鼻家、保家、名市族,泾仪延酈、火山保德保安军、唐龙镇、制关之诸蕃。每岁皆给以空名敕书,委缘边长吏择牙吏入蕃招募诣京师,则估马司定其直,三十五千至八千凡二十三等。其蕃部又有直进者,自十五千至二十七千凡三等,有献尚乘者,自百一十千至六十千亦三等。
卷四十五 咸平二年九月
曹彬之寝疾也,上召其子四方馆使麟府等州浊轮寨钤辖璨归阙,彬既,起复为客省使、鄜延路副都部署。九月癸未,癸未,加赵州刺史,副。西羌之众,因仇怨相攻,璨与之誓盟,颇至不犯。(此事更须详考,否则削去。)
是秋,河西叛羌黄女族长蒙异保及府州所部啜讹等,引赵保吉之众寇麟州万户谷,进至松花寨,知府州折惟昌与从叔同巡检使海超、弟供奉宫惟兵拒战于城会,时保吉众颇盛,惟昌以所部力斗,矢中左臂坠马,兵小,惟昌摄弓而起,旁得裨将马突围而出,海超、惟信死之。上遣中使劳问昌,赐金丹、上尊酒、锦袍、金带、名马、器币。未逾月,保吉之党万保没复来寇,移埋没复多埋没复;埋没复来寇,惟昌与驻泊宋思恭、钤辖刘文质合兵击败二牛峰,斩馘生甚众,夺其牛马、橐驼、弓矢。诏书褒奖焉。(尼恭未见,见于祥符二五月者,恐非此人。)
十月
戊辰,以勒浪族十六府大首领、归德大将军、恩州刺史马泥领本州团练使、绥州界裕勒沁族首领李继福为归德将军,充本族军主。
十一月
(甲午)丰州河北藏才八族大首领皆赏罗等以名马来献。
丁卯,左侍禁、阎门祗候卫居实自府州驰骑入奏:“驻泊宋思恭与知州折惟昌、钤辖刘文质等引兵入契丹五合川,破黄太尉寨,尽杀敌众,焚其帐千五百余所,获战马牛羊万计,铠甲、弓剑千事。”赐居实锦袍、银带、束帛,迁供奉官;就赐思恭等锦袍、金带,立功将士并升擢之。赐蕃部首领物有差。(卫居实,未见。)
卷四十七 咸平三年五月丁丑
李继迁寇麟州浊轮寨,钤辖、西京左藏库副使刘文质击走之,癸未赐诏嘉奖。(文质本传,云文质为浊轮寨钤辖,蕃酋万宝移来寇,文质击走之,乘胜拔其寨,获牛羊、器甲万计,赐锦袍、金带,徙知庆州,不载其击李继迁事,与《实录》异,当考。)
卷四十九 咸平四年九月
辛卯,麟府、浊轮副部署曹璨率熟户兵邀击李继迁辎重于唐龙镇西柳拨川,杀获甚众,生擒其大校四人。
卷五十一 咸平五年正月
丙午,以西上阁门使孙全照为石、隰州兵马钤辖,屯绥州,经度修城事,调发兵夫二万余给其役。时虢州团练使慕兴为石、隰州部署,全照密言于上曰:“兴性率,望诏令一依臣规画。”上以全照素刚执,而兴临事多自任,虑其不协,方委全照,乃命客省使、麟府副部署曹璨与兴两换焉。兴,定州人也。
参见《宋代麟府路及折家将文献录》第5页—13页
高建国、杨海清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