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刚
在榆林师范执教36个春秋的我,常常想到府谷旅游。今年仲秋的一天,我携妻子借机来到了府谷城。府谷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折吾彦原系榆师毕业生,当他得知我俩想到文庙游览时,驱车前来府谷宾馆权充导游。我们乘车穿过大街向北行。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商店生意繁忙,全然看不到一月前罕见的洪水侵袭县城的痕迹。在街北头,小车绕过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来到文庙南侧门前停住。
进入后院,但见庙院殿宇俨然,花木蓊郁。我们首先来到文昌殿,一尊高大的文昌(又称文曲星)像端坐神台。“旧传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亦曰文昌帝君。”旧时士人拜谒文昌,意在乞求科考中榜,仕途通达,故在文庙中除供参孔子外,也供文昌。但是,文昌神孤守一殿,显得有些凄清。我俩入庙随俗,以烟代香,但愿文昌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接着,我们又步入了与文昌殿毗邻的文物陈列室,室内依墙排列着展品柜。文物不少,依时序陈列着新石器时期的石器,以及历朝的陶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瓷器、丝织品和钱币等。诸多的出土文物说明府谷这一方土地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即有人类在活动。这亦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令人震惊的是在另一展室内,赫然矗立着两具长约三米、高约一米五的野牛化石。这么大的野牛化石在我区实属罕见之物。据说,府谷滨河的石崖上还曾经有过一棵硕大的化石树。这说明在远古府谷一带是气候炎热、森林茂密、动物繁多的地区,后来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今天,神府特大煤田的发现不也说明这历史的沧桑巨变吗?
最后,进入前院,我们跨过泮池上的石桥,只见树木葱郁,繁花匝地,鸟声啾啾,金风习习,环境清幽极了。我感叹道,这儿倒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抬头看,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五间,殿门上有原府谷县县长李涛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据县志载,此处曾悬挂康熙帝亲书的“万世师表”匾,惜未见。
步入大成殿,只见对面神龛正中孔子正襟危坐。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文庙“那里面大抵并没有圣像”,故此可谓难得。但是,孔子的塑像面赤,脸肥,双目圆睁,与相传孔子“是一位很瘦的老头子”截然相反,全然没有文人的斯文气度。泥塑工匠手艺拙劣,令人叹惋!孔子塑像左右胁侍为子路、颜回等四弟子,南北两侧各有六尊先贤塑像,如宰予、冉由等人。内中竟有宋朝理学家朱熹,不知有依据否?据庙祝说,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我们抬首看到顶梁正中有光绪年间续修字样。我们怀着虔诚之心,点燃案头的香烛,向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鼻祖孔子叩首。《论语》我们大多读过,他的不少教育主张在今天仍有价值。前些时看到一段文字,说清人孙星衍曾编过一本《孔子集语》的书,该书颇多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神话传说,惜未见此书,引以为憾。
出大成殿,在最外南墙下横放着两块碑石。我说,这碑石是文物应竖起来,很好保护。折吾彦说,在距此不远的悬空寺曾藏有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可存)墓志铭》,铭文中记载折可存随童贯军镇压方腊后“捕草寇宋江”。这与《宋史·张叔夜传》载,海州知州张叔夜战败宋江,“江乃降”,以及《水浒》中记述宋江受招安的情节均有出入,故对研究宋史有重要价值,因而被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我说,折可存墓志铭较《宋史》和《水浒》出现年代早,所以可信度更大些。
府谷旧城1996年6月被定为国家文保单位。我们从文庙后门出来站在高处,环顾这座古城,遗址大体犹在,尤其是旧城内文庙和悬空寺保存较为完好,很有游览、考古价值。在西部大开发、旅游事业大发展的今天,宣传府谷文庙必然能吸引众多的游人前去观光览胜。
参见《府谷文库》(未出版)
原载《榆林日报》200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