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美食  >  正文

高家堡挂面

(图片来源:汪波 摄)
 

早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食用挂面这种“快餐”了。据记载,挂面的制作始于元朝北方人。相传古时,军卒和百姓不分酷暑严寒日夜苦干,家人为使亲人能吃上面条,便把擀好切细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晒干捆把儿,连同调好的酸汤送到工地,让亲人在劳动之余,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这种吃法既能充饥又能解渴,被誉为上等慰劳饭食。在神木,说起哪的挂面好,人们一定会告诉你“当然是高家堡挂面,汤清水利,面条劲道”。
      从古至今,挂面从来没有规模性的生产过,都只是些零零散散的小作坊在进行,挂面的制成都一样,所以也没有什么秘方可谈。据当地制作挂面的老师傅介绍,现在制作挂面都是靠加工挂面的机器,先将白面用拌面机搅拌好,隔半小时后,再把面团用机器压成宽约30厘米的巨幅宽面片,将面片卷在一个圆形木棍上,再放入机器,将面条切成宽、中、细三种挂面,师傅就守在压面机前,用手中的一枝木棍将压好的面高高挑起,支在两边的铁丝上,然后蹲下身子,麻利地用手断开下方的面条,再用手轻拍面条,让每一根面条都松散开来。这些动作一个紧接着一个,看起来如此匆忙,可对做了几十年挂面行当的老师傅来说,这每一个程序都是得心应手的。将做好的挂面挂到高约两米的架子上,前期工作算是完成了。“高家堡挂面好,主要是因为整个高家堡的地势像一条长廊,东西是山,南北贯通,通风条件自然就好,即使天气不好,挂面一天也能彻底干燥。”制作挂面的师傅说道。
      如今,全镇共有十多家挂面作坊。由于高家堡地方宽畅、日照充足、风力适中,加工好的挂面质量佳、口感好,畅销榆阳区、佳县、神木甚至东胜等地。
      经过晾晒好的挂面要进行切段、包装。挂面的切段没有特定的数量尺寸,当地的师傅们只是用一个短木板比对着,用刀切成段。切好的挂面,用纸包好,再用糨糊固定。包挂面也很有讲究,包面一定要紧凑,松散了就不好携带,包出来的挂面必须刚好两斤,这种技术也需要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手感。包好的挂面,每斤价格是两块五,一年下来卖挂面的作坊纯收入大约可以达到三万多元。
      在农村,挂面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因为在劳作繁忙的季节,人们没有时间来做精美的饭菜,挂面便是最简单又顺口的一种食物。挂面作坊的老师傅告诉笔者,“等到农忙时,加工挂面根本赶不上卖,不过现在虽不是农忙时,但是慕名前来买高家堡挂面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据了解,1996年是高家堡挂面加工生意最为鼎盛的时候,当时镇内的挂面加工商多达七八十家,很多人家抢着做这个生意。后来进城的人多了,许多加工商也转向做其他生意,加工挂面的就越来越少了。
      走在高家堡镇的街道上,各家挂面作坊的门前挂满了细长的挂面,整齐划一的挂面在风中摇曳着,有如错落有致的窗帘精美又细致,挂面在冬阳的照射下,似乎在进行着风与阳光的洗礼,它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坚守着这座古老的城镇,传承着老作坊的挂面品牌。在挂面架子的空隙中,师傅们幸福、知足的笑容与挂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见网站“神木文化艺术网”:
www.smwhys.com/show.asp?id=3520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