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人物  >  文化艺术

项贵荣

      项贵荣,神木高家堡敖包墕村人,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擀毡技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擀毡匠。光项贵荣走乡串户就擀过2000多条毡,包括自己结婚用的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家中至今留有全套擀毡物件。  
      “弹毛擀毡一半功”“好毡四条棱”,一般情况下,毡匠们会选个合适的时间,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老家,扛着大弓(弹毛弓),背着席布帘子出发,他们翻山越岭走路跨河招揽擀毡活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神木农村人所擀制的毡,一般都是三尺(注:当时都以尺为单位)宽六尺长,而家境稍差一些的则会选择擀制2.5尺宽,四尺长的毡子。那时候,擀毡是一门很红火的技艺,大家会用节日的饭食来招待擀毡匠,即便不准备擀毡的人们,看见毡匠也都会凑近寒暄几句,礼让一番,毕竟自家炕上的毛毡和这些人有着很深的渊源。
      擀毡这一项已经有上千年历史的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随着人们慢慢搬离窑洞,脱离土炕,而正在渐渐退出神木人们的生活。
 

参见《话说神木之擀毡》
微信公众号“神木新闻”2017年7月4日推送:
http://www.cclycs.com/y165796.html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