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360图片)
刘好阳(1974—),米脂县人,掐丝珐琅画艺人。他自幼跟随三叔学习银匠工艺,二十多岁时携妻在神木安家创业,开了一家银匠铺。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佩戴银饰的人变少了,于是刘好阳开始研究工艺画。起初是自己摸索用银丝在板上作画,但银丝成本太高又容易氧化,后来他在网上翻阅,“掐丝珐琅画”无意间走进他的视野。
“掐丝珐琅”是汉族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又称“景泰蓝”。而“掐丝珐琅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主要由金属丝及蓝晶石釉料制作而成。全程多道纯手工制作工序有的需要几天,有的需要几个月,可见其手工难度的精妙,制作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三道就是白描、掐丝、点蓝,分别被誉为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
刘好阳历时三个月所作的《陕北婚宴图》是他较为满意的作品。这幅作品讲述了在陕北窑洞的大院内,人们吃喜酒的欢快热闹场景。《陕北婚宴》画作上面共有126个人物,有老人,有儿童,人物神情各异,颜色鲜艳,热闹而温馨的场景让人过目不忘。
“掐丝珐琅画能制作的题材众多,以后我会创作更多陕北题材的作品,让这种传统工艺和我陕北文化相结合,展现我们陕北文化的魅力!”提及以后创作方向,刘好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