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希晨(1922—2016),河南伊川人。在《神府革命纪念馆》中,纪希晨是被唯一展示的记者。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10月,被中央青委调到神府县担任抗日青年救国会主席,走进贺家川村神府分区党委、神府县政府办公的石窑,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向农民讲述时事形势,帮助制订农户生产计划;利用冬闲时间举办冬学,扫除文盲;在温家川村,他穿着农民服装,每天清早坚持拾粪,并倒在农民的粪堆上;在大生产运动中,他发动街坊邻居组织互助小组;为了给尚家庄村冬学筹备资金,他发动青年,带头开荒。
1944年,纪希晨被当地党政领导和农民视为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出席了晋绥边区英模代表大会,被授予“劳武结合,准备反攻”的奖状,并颁发500元边币的奖金。
1948年4月2日,毛主席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他坐在毛主席的身边,一字一句地记录并整理了这次历史性谈话,发表在《晋绥日报》创办的《新闻战线》创刊号上。迅速传遍全国解放区,后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这也成为他平生最大的荣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希晨又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新闻报道中来。他擅长采写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出版了专著《战斗的青春》《时代的足迹》等。纪希晨于2016年7月8日去世,享年94岁 。
参见微信公众号“神木电视台” 2016年11月4日推送:
http://mp.weixin.qq.com/s/duM7ppvbFMubK3QPi0ay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