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人物  >  其他

王补梅

       

      王补梅(1896—1975),原籍马镇寨则沟村人,1896年出生于贫困家庭,14岁就被卖到沙峁镇后王家坬村。
      1933年冬,神府红军成立后,取消苛捐杂税,打击土豪劣绅,还将地主的粮食、布匹等分给农民。农民奔走相告,王补梅认识到:红军才是穷人的队伍。从此,红军战士每次到家里,她都热情接待,主动站岗、放哨,还将两个儿子送到部队参加了红军。
      1935年夏,神府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苏区大部沦陷,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革命人士,神府红军被迫分散隐蔽活动。为了战士们的安全,王补梅主动搬家到10多里外的贺家山石洞。敌人实行坚壁清野,合并村庄,严禁在空村居住,想回村里找点粮食都非常困难。王补梅只好带着全家老少挖苦菜、拔草根,为战士们充饥。这时,神府游击队送来一批伤员,有的伤势严重,急需治疗。王补梅又忙着给伤员采药、清洗伤口、熬药等,甚至晚上也不能休息。她的腿跑肿了,眼睛熬红了,身体拖瘦了,伤员们看见她这个样子,心里十分难受。
      一次,米脂游击队队长马腾保负了重伤,被抬进洞里,昏迷不醒。当时,洞里只有粗糠野菜,王补梅心如火燎,重伤员怎么能给吃这些啊!深夜,她竟然冒着被白军杀害的危险摸进村里为伤员寻找粮食。
      1936年3月,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八军挺进神木,苏区又解放了。她的家从山洞里搬回到村里,她连夜赶制了干粮,与老伴去陈家坪慰问。
      抗战开始后,王补梅自家吃糠咽菜,却将全家的大部分粮食送给边区机关和八路军部队。1939年夏天,村里来了一支荣誉队,全是战场下来的伤残八路军战士,四个班都住在她家的院里。衣服烂了,她给缝补;需要东西,她给送去;王补梅家喂了十几只母鸡,舍不得给自家小孩吃鸡蛋,却是早上给每个伤员冲喝一颗鸡蛋。家里粮荒严重,她就动员全家老少上山为伤员挖野菜,还号召村里群众为伤员支援粮食。
      荣誉队一住就是四年,王补梅付出了多少,简直难以估计。后来,当荣誉队要转移到20多里外的休养所时,战士们拉着王补梅的手泣不成声。
      1941年中秋节刚过,前方又送来了七个八路军重伤员,当时正值青黄不接,全村也没有多少米。她急忙带着女儿们将自家地里一些半熟的谷头剪了回来,在锅中炒干,又在簸箕里搓出。伤员们捧着香喷喷的小米饭,个个热泪盈眶。
     1942年夏天,晋绥边区在神木王家庄召开群英盛会。晋绥军区首长含着激动的泪花将一面写着“人民军队的妈妈”锦旗赠给王补梅。从抗日战争开始,王补梅先后受赠锦旗达到24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补梅还多次带上土特产,看望慰问当地驻军。1975年,王补梅去世,享年79岁。从瘦小的童养媳到伟大的母亲,她走过了坎坷而又辉煌的人生道路,成为永远的丰碑,值得后人仰望!
 
 
微信公众号“神木电视台”2017年3月27日推送:
http://mp.weixin.qq.com/s/lXio3Od—RVAHAWrDoOH3rw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