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海星(1965— ),男,汉族,1965年12月生,神木县万镇人,现为中科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董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79年至1981年,焦海星就读于神木中学;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学位。其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西北大学“三好学生”和“三好标兵”;1985年至1988年,被保送到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读研究生,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焦海星参与了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科委主持的软件开发环境项目“C环境软件工程分析和设计环境——结构设计编辑”的研究和开发,并获得陕西省教委颁发的科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至1990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并担任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他是“Bezier自由曲面造型系统—FSD”的技术负责人,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的“七五”项目鉴定和验收。1990年至1997年,他在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从事面向对像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担任中国科学院重点攻关项目“分布式组合框架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和开发”专题负责人,该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至1998年,焦海星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灵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负责“中国石化物资装备公司综合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中国石化通用物资管理系统”,并在中国石化的几个骨干企业进行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998年至2000年,焦海星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中科软件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裁。2000年至2001年,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副总裁兼技术委员会主任。2001年至2006年,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最大的软件企业——中科软件集团有限公司(Sinosoft Group),并担任集团副总裁、最高经营委员会副主任,兼任集团下属的中科软件华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成都中科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中科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成都三电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科软件集团的注册资本6亿元,下属10余个子公司,年产值达到10亿元。2006年至今,他还创建了中科数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hina digit Corporation),并任董事兼总裁。该公司主要从事面向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支持软件的开发和经营。
焦海星在工作期间,主持和参与了数十个国家和行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有:国家“863/智能计算机系统”重点攻关项目的重要行业通用应用示范工程;国家“九五”重大攻关项目的石化行业典型应用示范工程;中科院重点攻关项目的分布式组合框架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和开发;中科院种子基金重点攻关项目的工程图纸智能编辑和自动识别系统;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的Bezier自由曲面造型系统,基于Intranet的中国石化物装公司综合业务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国家科委攻关项目的软件工程分析和设计环境——结构设计编辑;国家科委攻关项目的ISO图形核心系统GKS—2D;外交部通讯总台智能大厦工程;北京市科委“248工程”重点项目的密石开放式研发基地的建设;国家“863/智能计算机系统”重点攻关项目试点项目的中国石化集团荆门石化总厂、洛阳炼油厂、长岭炼油厂物流管理系统。
参见《走出家乡的神木人》(二)第207页—209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神木县委员会编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