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遗迹  >  碑石

折继閔神遭碑①

      果州团练使,麟府路驻泊兵马钤辖、知府州军事,赠太尉折公神道碑。
      朝奉大夫试给事中、兼同修国史、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张叔夜奉敕撰。
      保和殿大学士、朝议大夫、燕山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燕山府兼管内劝农使、节制河北四路军马、余杭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蔡靖奉敕书并题盖②。
      口口之制,计品秩,许立碑于墓之神道③,俾扬其前人之休烈④,抑亦广为臣者之劝⑤。皇祐甲午,袭知府州军事折继闵卒。卒之五年乃葬。后以子克行赠太尉,未及立碑而克行卒。其孙可求,始请于朝,冀得馋坚石,表阡陌⑥,以纪继闵功。且以臣叔夜被上奖迂,采其虚名,使为文以传信后世。政和天子诏:可。臣叔夜不才,列在史官,而上方以可求忠勇可任,矧继闵功有足纪者,将不得辞。
      臣谨按,折氏自唐末世有麟府之地,初宗本为唐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其子嗣伦为麟州刺史,孙从阮,从阮子德扆相继据府谷。五代周以为永安军节度,捍蔽戎虏,历世赖之。 
      太祖皇帝建隆二年,德扆朝京师,陈太原可取状,沾赐甚渥⑦,复迁还镇。尔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臣以谓当真主⑧之兴,四方屈膝献其境壤,而折氏传袭至今不绝,非夫世济忠义,勤劳王家,炳丹青⑨而不谕,盟带砺⑩而无愧者,孰能与于此?
      继闵于德扆为三世孙,祖御卿,父惟忠,或生秉旄钺⑪,或追赠至节度使,国史有传。曾祖妣路氏,祖妣苏氏、杨氏、王氏、梁氏并封郡国太夫人。
      公字广孝,姿环伟,性庄重,少不为儿嬉,及壮,喜读韬略⑫,务通大义,论古今将帅,识其用兵意。天圣二年,以父任为三班奉职,稍迁左班殿直。景德中,妣彭城郡夫人刘氏,录其先世勋伐⑬来上,会乾元节⑭,许入贺,上慰劳甚至,且问所与俱来者,刘以公对,特改右侍禁。
      宝元二年,兄继宣坐事谪⑮,公权总州事。弥月,诏以西京作坊使即真⑯。公齿尚少,而下条教,举纲目,练达如素官⑰,境内安之。十月丁内艰,改如京使。
      明年元昊寇边,诏公率所部出塞掩其不备,俘虏甚众。
      康定初,夏人出泾原,诏牵制其后。公入贼境,破野寨二十余所,斩级数百,玺书褒焉⑱。六月复击并塞贼屯,斩获千计。秋稔未获,侦言虏将肆掠,公设伏以待。后贼酋党儿、伪观察来守顺,果引兵入寇,因纵之。既而伏兵奋击,贼众惊溃,追斩夺其器甲,守顺仅以身免。九月复出塞,斩贼三百余级,焚其族帐,获牛马骆驼以还。自是虏骑远遁,民得以刈获,兵用足食。十二月,谍言:藏才族与夏人叛,自相鱼肉。公虑其乘胜且为边患,因驻兵境上,贼知有备,稍引去。
      庆历元年,率兵至汴黄、吴拨泥⑲,猝与贼迂,战横阳川⑳擒羌酋十余辈,取其辎重。
      二年七月,夏人点集,声言入寇,未知其所向。公策之曰:“虏频年寇陕右,今此举傥㉑在河外”,遂勒兵缮治攻守具。己而果以数十万众围麟州,不克,遂进围府州。公先是已清野,俾蕃汉聚落,入保城邑,且语其下曰:“贼倾国来,其锋不可当,今坚壁勿与战,使进不克攻,退无所掠,势必不能久”。寇至围数重,城中震恐,公曰:“吾州世与寇为仇,城破,当甘心焉?唯以死守尔。尔曹世受国恩,宜思所以报者”。因俾积薪,脱不如意,约举族自焚,义不毙虏手,示终不降,士卒贾勇㉒,无不一当千。
      州城依山不井汲,汲于河。寇据河濡,断汲道。公率精锐,被山缘险,翼以劲弩,虏稍却,遂复得水,人心稍安。北城素痹,贼趋之,众议弃,专保南城。公持不可,曰:“攻者拙也,吾之前人,初城于此,比之金汤㉓,虏虽蚁附,顾处势不便,终以亡;今释弗守,敌将轻我”。补痹增高,矢石如雨。元昊躬督战,攻其西门,势益急。会有朱衣白马者出入其间,以策㉔挥其众,仪状甚伟。公遣彀弩㉕,潜祷曰:“昊贼逆命,天若助顺,当一发而毙”。遂应弦洞胸而殒。城上军合噪,元昊遽引兵逾岭而西,众稍却,是夕遂遁,无一留者。去攻丰州㉖,丰遂陷。围凡七日而解,积尸蔽野,得其甲胄弓矢数万,朝廷录其功,迁宫院使,普州刺史。
      十月,诏护麟州戍卒衣,抵中堠寨㉗,贼万余骑夜猝至,公麾下兵不满二千,遂为所乘,虽杀伤大当,犹坐是下迁㉘。
      二年,与本路钤辖张亢以兵三千护刍粮,转饷麟州。与贼数万战于青眉浪㉙,彼恃其众,麾兵围之。公与亢谋曰:“事迫矣,不亟斗,则围不解,祸将及”。公被甲上马,令其下缚矢外向,突围而出。迂险隘,稍留数百骑伏其旁,贼追骑将及,因佯北㉚。逮其过险,遂反兵接战,伏骑亦发,斩首七百级。虏自蹂践,赴死崖谷者不可胜计,夺马五百匹,器仗倍之。
      三月,城建宁寨㉛,寨介麟府间,檄公护其役。贼骑来扰筑。公以枭将预出贼背,而以羸兵诱致之,且战且北。比及营,射以强弩,而贼后兵夹攻之,贼遂北,追斩二千余级,军声益振。
      后虏入萧关㉜,围镇戌,诏公与高继元出塞,捣其空虚,兵至骂泊㉝,斩贼酋贱迂,破伪容州刺史耶布移堡障,夺其牛马千余,得器械数百。
      三年冬,夏人以数万众,分寇清寨㉞、金城等堡,既去,公率兵追至杜胡川㉟,及之,大破其众,斩首四百级,获其甲马,尽得其所掳掠以归。朝廷闻之,赐诏褒美,并赐锦袍、金带、银采,以旌其功。
      五年二月,诏筑宁府、安丰、西安、靖化、永宁五寨㊱,复筑河滨堡,以扼贼冲,人罔告劳,不日而成。
      六年,疏其前后功,迁果州团练使、麟府路兵马钤辖,仍知府州。
      七年,军贼折高留,劫掠岚宪境上,急则入虏中,愈年不能得,诏迁公捕之。公曰:“此跳梁草间,不足污兵刃”。迁间谕祸福,高留并其余党韦海等出降,上嘉其能,下诏褒谕。
      自元昊叛,河西之民迁徙以避兵,因留雄勇津,循河上下,侨寓者众。公亲自训谕安辑之,俾还故业。得户三千,口以万数,于城之北,建三堡以处之。河外遂复完。岁减戌卒,而虏无窥伺意,人至于今称之。
      皇祐四年四月三日,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三十五,以嘉祐二年十月十八日,葬府州府谷县天平山之先茔,礼也。
      公勇于用兵,而仁于拊下,吏治详明,迎刃立解。死之日,部曲、姻戚、门生、故吏,哭于辕门者以千数。惜乎!天啬其寿,不能既其才。虽然,大小积三十余战,捕斩前后万计,以攻则克,以守则固,其功亦足以暴㊲当世重不朽矣……
 
 

【注释】

①折继闵神道碑:1976年夏,陕西省文物工作者发掘于府谷县孤山镇南5公里的西堬头折氏家族墓地。考碑文折继闵的功业事绩,涉及麟州者很多,实为研究神木地方史的重要资料,特附载于此。

②盖:神道碑上的盖。

③神道:即墓前孔道。

④休烈:功绩。

⑤劝:激励。

⑥表阡陌:立表于道路上。

⑦渥:丰厚。

⑧真主:指宋太祖赵匡胤。

⑨炳丹青:丹是丹书,青是青史,炳丹青是光耀史册。

⑩盟带砺:盟是盟誓,带砺是“带砺河山”(《史记》语),指对功臣的封赠荣典。

⑪秉旄钺:掌握兵权。

⑫韬略:兵书。

⑬勋伐:功劳。

⑭乾元节:宋仁宗皇帝的生日。

⑮坐事谪:因事犯法被免职。

⑯即真(或真除):担任实际职务(不是虚衔)。

⑰素官:老练的官吏。

⑱玺书褒焉:下诏褒奖。

⑲汴黄、吴拨泥都是少数民族。此处指汴黄及吴拨泥族聚居的地方。

⑳横阳川:即现在的黄羊沟,在黄羊城南面〔横阳堡大中详符二年(1009)置,就是现在的黄羊城〕。

㉑傥:或许。

㉒贾(音古)勇:即鼓勇。

㉓金汤:金城汤池,形容城池之坚固。

㉔策:马鞭。

㉕彀弩:拉满强弓。

㉖丰州:在伊盟右翼旗,距麟府二州100余公里(见前)。

㉗中堠寨:在县城东南40余公里,即堡子中墕。

㉘下迁:降级。

㉙青眉浪:据《张亢传》护粮之役,与夏人迂于柏子寨。故址何在,待考。

㉚佯北:假做败退。

㉛建宁寨:“寨建麟府之间”。疑即现在的府谷县新民镇前身。

㉜萧关:在固远县东南。

㉝骂泊:疑即马刨泉。骂泊与马刨音近。

㉞清寨:麟州附近的五寨之一。

㉟杜胡川:又名吐浑河,即现在的秃尾河。

㊱宁府等五寨都在府州附近。

㊲暴:显明。

 
 
参见《神木县志》(四)第33~39页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一八四二年)编

陕西省神木县县志党史红军史编纂委员会编

1982年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