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故事  >  历史故事

“提督军门府,状元及第家”

      明清两朝,在县城南门西靠近河滩的地方曾经修建有一所院落,里边有石窑数孔,名为“漏泽园”。其实是收客流民乞丐的地方,俗叫“讨吃窑子”。到民国初年这个院落已经倒塌得不成样子了,只有一孔较大的窑洞还可以住人,但窑里窑外经烟熏火燎弄得一片漆黑。这个窑洞里,经常住着一些无家无舍的乞丐流民。这些乞丐流民之中有的是常年住户,有的则是到处流浪,去来无定的客户。住户之中有个叫秦姚子的乞丐,其人身材不高,面目丑陋,性情十分凶暴,小孩们见他都吓得远远躲开。他在乞丐之中,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一霸。这个黑窑洞也就成为他自己的小天地了。他享有许多特权,所有前来住舍的乞丐流民,都得给他送点“贡礼”,然后才能不受他的责骂排斥。他还订出一些条律,不论新老乞丐必须遵守。如烧火倒屎之事,都须按规矩办事。把住宿的位置分为炕上地下,炕上又分为炕锅头,按来窑的久暂依次晋升。外地初到的乞丐必须先问好,并且须用手中的讨吃棍(打狗棍,他们叫作“马”)来表示自己是要久住,还是过路暂住。久住是倒棍平放(他们叫“卧马”),过路或暂住,是把棍竖起(他们叫“立马”)。 
      遇到过大年,他们照样垒火塔、贴对联,以示庆贺。有一年新年刚过,某县太爷带着随从人员在城外散步。偶然路过这窑洞门前,见乌黑的门上张贴着一副很大的红纸对联,上联是“提督军门府”,下联是“状元及第家”。但进进出出的人却都是衣衫褴褛面容焦黑的乞丐,县太爷很奇怪,便问随从人员:“这是什么地方?对联上竟有这样的口气?”随从人员回答说:“这是讨吃窑洞子,讨吃头儿名叫秦姚子,是前清武状元贵州提督秦仲英的嫡系元孙。”县太爷莞尔一笑,叹息而去。
 
 
参见神木文化艺术网:
http://www.smwhys.com/show.asp?id=475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