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神木市  >  故事  >  地名故事

单家滩

      单家滩,又名杏花滩,在神木城南五公里窟野河东。  
      单家滩村在神木县很有名气,单家滩的造纸技艺,据说嫡传于蔡伦。
      东汉章和年间,家境贫寒的蔡伦,卖身宫中,当了太监。蔡伦聪明好学,勤于用脑。不久在老太监的教授下,不仅熟悉了宫中礼仪,还有了一般太监忽视或却步的文化知识。和帝即位,很赏识蔡伦的知识和勤奋,便提拔他做了中常侍。
      皇帝要读书,还不断批阅奏章,近侍蔡伦就得不断地搬书、递奏章。当时的书和奏章是把字写在竹片(简)上,一篇稍长一点的文章重几十斤,皇帝看得很累,蔡伦帮得也很累。他想,如果能把字写在一种轻便、柔软的东西上,岂不便于阅读和保存?蔡伦的想法,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并给他时间上的豁免和经济上的支持。加之蔡伦钻研、勤奋,不久便在市上见到了一种叫“纸”的轻软物,产在灞桥,叫“灞桥纸”。灞桥纸较竹简轻便,比丝绸价廉,但易折碎。经过蔡伦的琢磨、改进、反复试验,终于在原料和工具这两项关键性的程序上闯开突破点,成批地造出了洁白、光净、轻软、不易折的正儿八经的“纸”。为了表彰蔡伦在造“纸”上的功绩,经过上奏后九年的艰难曲折过程,公元114年,郑太后封蔡伦为龙亭侯,他的纸被誉为“蔡侯纸”。
      蔡伦被封侯晋爵,权赫宫内,红眼的阉党趁宫闱权力争倾之机,告他妄言安帝祖母宋太后,公元121年,蔡伦被赐死,株连九族,一代科技之星骤然殒坠。所幸的是,长期得艺于蔡伦纸术的表族某,只身逃出京畿,隐其姓为“单”(孤单),这便是蔡侯纸的嫡系传人。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单氏兄弟二人,逃荒来到神木,在窟野河东的小滩头落脚,此地杏林遍野,小溪清澈,绝无人居。为避挡野兽伤害,他们在山顶上垒了石窑(现仍存在),定名为“单家滩”。这里遍地的马兰、野麻是上等的造纸原料,四季流水乃天然漂剂。这两位从河南来的蔡侯纸的传人,便是单家滩单姓的初祖。于是造纸术便一代又一代地传给了他们的子孙。直至20世纪末,单家滩村民农忙下田,甚而弃农醉艺,补充三百口人的生计,男女老少有着娴熟的造纸技艺,有“家家碾玉浆,户户贴粉墙”之美誉,是神木县唯一的造纸专业村。
 
 
参见《陕北地名故事》第194—195页
王世雄、王峰存主编
武绍文整理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