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三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图片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立。砂石质。高1.57米,宽0.72米,厚0.16米。碑额篆书2行,满行2字,刻“御制祝文”。碑文楷书10行,满行29字。四周边饰波浪纹。碑文记载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雍正十三年(1735)继位,派遣太仆寺少卿鲁国华祭祀轩辕黄帝事。现保存于黄帝陵轩辕庙碑廊。
碑阳录文:
维大清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丙寅朔越祭日丁亥吉时,皇帝遣太仆寺少卿鲁国华致祭于黄帝轩辕氏陵。曰:礼崇典祀,光俎豆于前徽①;念切景行②,荐馨香于往哲③。维黄帝轩辕氏继天建极④,抚世诚民⑤,丰功焜耀⑥于简编,骏烈昭垂⑦于宇宙,溯典型于在昔,凛法监之长存。朕以藐躬,继登大宝⑧,属膺图之伊始⑨,宜展祀以告虔⑩。特遣专官,祇遵彝典⑪。苾芬⑫在列,备三献之隆仪⑬,灵爽式凭⑭,仰千秋之明德。尚其歆⑮格,永锡鸿禧⑯。谨告。
碑阴录文:
賫香帛官礼部笔帖式延禧
从祀官直隶鄜州知州李如沆
洛川县知县张容
中部县知县何任
宜君县知县许克家
鄜州学正雷豫
鄜州吏目裘文琳
洛川县儒学教谕裴世贤
中部县儒学训导武烈
中部县典史张大潢
宜君县典史沈仕廷立石
【注释】
①光:亮出,摆置。俎: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这里是指盛果蔬等祭品的礼器。前徽:即徽前。徽:本义为标识、符号,这里指旗帜或牌位。前徽,犹言面前。
②念切景行:念切,倒置词,即切念。犹言恳切或深切的纪念。景行:景,意为大或高;行,品行,即德行。语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③荐:献,进献祭品;往哲,即前贤,前哲。哲,哲人,即智慧卓越的人。
④继天:继承帝位;建极:建立最高功德。
⑤抚世:安抚社会;诚民:真诚地为老百姓效力。
⑥焜耀:辉煌;简篇:史册。
⑦骏烈:骏,通“峻”,高而陡峭,这里取“高”义;烈,事业、功绩,骏烈,犹言伟大的功绩。昭垂:昭,显著;垂,流传。
⑧大宝:宝座,指帝位。
⑨属膺图:拟订胸中大计。属,作文章,这里指订计划;膺:胸,犹言心中。图:计划。伊始:开始。
⑩展祀:通过祭祀;告虔:报告(我的)虔诚之意。
⑪秪:谷物刚成熟。尊:酒杯,这里代酒醴。彝:古代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这里代祭祀。彝典:指祭祀仪式。
⑫苾芬:芳香,指祭品。
⑬三献:祭祀时献酒三次。隆仪:隆重的礼节。
⑭灵爽:神灵爽心快意。式凭:依靠。式,语助词,无实义。
⑮歆:祭祀时“鬼神”来享受祭品香气。格:来。
⑯锡:通“赐”。鸿禧:大福。
清雍正二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图片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碑文记载了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因雍正元年(1723)十一月二十五日恭奉圣祖合于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神主,配享圜丘礼成派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球于雍正二年(1724)正月二十二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雍正元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继位之初,派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钱以垲于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五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五十八年御祭黄帝陵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皇妣,孝惠仁宗端懿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神主,升袱太庙礼成,派遣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吴孝登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三月十七日祭祀轩辕黄帝陵。
祭告礼成恭纪碑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七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派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蔡升元祭祀轩辕黄帝,蔡升元题诗纪念。
清康熙五十二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登基五十余年,适逢六十五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派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蔡升元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七月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四十八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皇太子储位,派遣户部右侍郎张世爵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八月二十六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四十二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黄淮工程告成,人民安居乐业,适逢自己五十五岁,派遣大理寺少卿莫音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月十三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三十五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连年旱涝灾害,粮食歉收,为民祈福,派遣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常翼圣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十五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二十七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皇祖妣,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文皇后神主,升袱太庙礼成,派遣鸿胪寺卿刘楷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十二月十七日祭祀轩辕黄帝。
清康熙二十八年记祭黄帝陵事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因康熙二十七年(1688)冬文太皇太后升袱太庙礼成,派大鸿胪刘公、礼部笔贴式马公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二十三日在中部县祭祀轩辕黄帝陵。
清康熙二十一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后,消灭各方反对势力,社会安定,派遣工部右侍郎苏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十六日祭祀轩辕黄帝。祭文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明天启元年祭黄帝陵及重修碑记
碑阳为明熹宗朱由校派遣锦衣卫加正一品俸、都指挥使侯昌国天启元年(1621)十一月初四祭祀轩辕黄帝。祭文为中部县知县窦如芳撰写的《轩辕黄帝庙重修记》,记载了窦如芳于天启元年(1621)上任后重修轩辕庙。天启二年(1622)竣工,修成祀殿、东西长廊、碑亭。碑阴录寇永清记修黄帝庙诗文。
明万历二十八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明神宗朱翊均派遣延安府知府徐安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二十五日祭祀轩辕黄帝。
明隆庆四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明穆宗朱载垕因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派遣陕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于隆庆四年(1570)八月二十一日祭祀轩辕黄帝。
明嘉靖三十五年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六日,户部左侍郎邹守愚,陕西布政司右参政朱用、谢淮,左参议栗永禄,按察使副使徐贡元,都司都指挥申绍祖祭祀轩辕黄帝。
明嘉靖三十一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明世宗朱厚熜因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派遣延安府知府周建邦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八月二十七日祭祀轩辕黄帝。
明景泰元年御祭黄帝陵祝文碑
碑文记载了明代宗朱祁钰因继承皇位,祈求黄帝保佑大明江山,永保太平,派遣工科给事中霍荣于景泰元年(1450)正月十五祭祀轩辕黄帝。
明宣德元年御祭黄帝陵碑文
碑文记载了明宣宗朱瞻基因继承皇位,祈求黄帝保佑大明江山,派遣应城伯孙杰于宣德元年(1426)二月十一日祭祀轩辕黄帝。
参见网站“公祭轩辕黄帝网”:
http://www.huangdi.gov.cn/node_77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