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周氏(1868—1910),女,泾阳县鲁桥镇孟店村(今属三原县)人。晚清地方财阀。娘家为名门世族。17岁出嫁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丈夫吴聘染疾不愈,婚后数日死去。吴家无男丁承嗣,吴周氏成为吴家唯一继承人,此后即被称为安吴寡妇。吴家祖辈在唐代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安,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后历各朝,子孙繁衍,至清初兴盛发达。其时吴氏宗族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故又称五大院,尤以东院最为兴盛。吴周氏婆家曾祖吴恒德即是东院人。及至祖父吴萼轩(字汝英)在甘肃凉州一带经商获利,用银子捐得诰授武德骑尉守府官衔。公公吴尉文(字汉章)继续捐官,先后任湖北后补道台、山西宁武知府等职;同时凭借办理江淮盐务(在户部注册,承办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盐业专卖权)、掌握数百盐引(朝廷发给的盐业专卖执照)之便,在扬州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各地设立分号,年收入白银数百万两,成为遐迩闻名的大盐商。光绪丙子年(1876)吴尉文去世,吴家商业开始衰落。吴周氏来吴家“垂帘听政”,精明用人,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吴家商业又迅速繁荣兴盛起来。吴家原有产业(如江苏、江西、安徽等省淮盐)得以继续维持经营,又先后在湖北、上海、四川、重庆、甘肃及陕西各地设立很多商号;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生意,势力逐渐扩张。时民间传言“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用以形容吴家财力雄厚。吴周氏凭借庞大资本和官商势力,垄断居奇,巧取豪夺,在生意兴隆时期(1890—1900)聚集了大量财富。她在安吴堡仿效紫禁城格局,营建豪华住宅,厅堂陈设均为当时极品;日常起居亦极尽奢华,仆役人数达2000余人,年花费白银十余万两。随着财富不断增加,吴周氏即用以谋取政治地位。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慈禧携光绪帝逃奔西安。吴周氏及时进贡报效受到嘉许,诰封二品夫人(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书“护国夫人”金字牌匾。为显示尊荣,吴周氏大肆铺张,演戏三天三夜,她跻身贵族国戚行列,声名显赫,盛极一时。吴周氏亦曾为赈济灾民、修建文庙、兴办学堂等公益事业捐助大笔银两。她守寡20余年,聚财博名手段精明,吴家以此成为关中大家望族,本人亦被民间视为“活财神”。终年42岁。
参见《咸阳大辞典》第703页
张英民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