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三原县  >  诗文  >  诗词

补《岁寒三友图》遗字

于右任

 友人在摊上购《岁寒三友图》,乃经颐渊、陈树人、何香凝合作,而余题诗者,此十五年①国民党四次会议时事也。诗曰:“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万物昭苏雷启蜇,画图留作后人看。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润色江山一枝笔,无聊来写此时情。”诗中写时遗“时”字,小女想想携同,予为补书“时”字,并系之以诗。

三十余年补一字,

完成题画岁寒诗。

于今回念寒之友,

泉下经陈知不知。

破碎山河容再造,

凋零师友记同游。

中山陵树年年老,

扫墓于郎已白头。


【注释】

①(民国)十五年,误,应为十七年事。1928年初,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经亨瓯(号暇渊)先生和陈树人先生等一起到南京中山陵扫墓。当时,他们曾合作画了《岁寒三友图》中堂数帧,由经写稚松,陈绘翠竹,何画古梅。后来他们组织了一个“寒之友社”画会。

【说明】

1958年春,于右任老先生偶得机遇,重睹了三十年前由几位老友合作的《岁寒三友图》以及当年自己的题诗。他在欣赏之余,缅怀往事,联想经、陈早逝,何香凝夫人等老友尚健在大陆,感慨万端,不禁泪下。于是,他提笔补上原题句中遗漏的一个字,并增题了上面的两首诗。诗句平易质朴,而内蕴情思无限。后来,《人民171报》转载了此诗,一时盛传海内外。邵力子先生曾在《勉励在台旧友》一文中引用了这两首诗,说:“于老怀念祖国故旧的深情,悲伤老大飘零的忧思,情见乎词矣。我知道,这不只是于老个人的伤感,也代表了在台湾的许多朋友的心情。”林伯渠、何香凝、邵力子、朱蕴山诸老纷纷步韵奉和。如林老和诗云:“不怕扫墓人白头,中山陵树绿悠悠。当年黄埔分明在,风雨同舟忆旧游。”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老,也以《遥念台湾》等诗答于右任先生,其中也有“追怀往事念同游”、“数十年来如一日”和“爱国人人是一家”之句。(选自时事出版社《于右任诗词曲选》)



参见《三原文史资料》第2辑第115—11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三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6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