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不知怎么的,一提起三原,就不由得我吟咏苏东坡这四句诗。
三原留给我的印象是美好的,温馨的。早在孩提时候,我就常听娘家在泾阳的母亲哼歌似地说:“要逛省,西安省;要逛县,三原县。”曾引起我好奇的心灵对三原的热烈向往。但很长时间,我只知道那儿是于右任的故乡,有杨虎城的东里堡花园,有烹调闻名遐迩的明德亭饭馆,有女学生很多的北城女中,有神秘的天主教堂,还有名副其实的到口酥一一蓼花糖:三原对于喜欢幻想的我,诱惑力太大了。
解放后,我终于有机会多次来往三原,看龙桥,逛城隍庙,游北城。时代变了,县城的面貌也改观了,“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昔日渭北商埠的轮廓,文风盛地的遗迹,还历历在目,依稀可见。一九六四年,我更有幸到三原东北公路边的仁里蹲点,和农民一起荷锄劳动,“斜风细雨不须归”,重温了一段非常惬意的农村生活。至今想起来,那块令人眷恋的热土,和那块热土上生息着的豪爽乡亲,使人难以忘怀!乃至于现在每次乘车去陕北途径仁里一带时,总禁不住要透过车窗向那熟悉的村庄和田野,深情地望上几眼,心里祝祷着:“别来无恙啊,我流过汗的热土。”
乡亲们的温暖和可爱不消说了。还有那儿的基层干部留给我的印象也是十分可亲的。他们工作起来日以继夜,风里雨里,那股不要命的劲头,说真的,还是我在别处少见的,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劳动,生活了一年多,那情谊、那投契、那真挚,真叫人“相逢偶一遇,千载为欣欣”啊!还有县上的许许多多的同志,直到今天仍是我经常念叨的朋友。“人间自有真情在。”在三原蹲点一年多,给我留下的美好的回忆太多了,实难一一述说。
前年三原腊八会,朋友捎话来要我回三原看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琳琅满目的长街,眼花缭乱的农贸市场,正在崛起的乡镇企业,都使我感受到处在改革大潮的三原,也在随着时代的车轮在飞速的旋转着。自然,这中间因为有“倒爷”的搅合,不正之风的袭扰,既有欢乐,也有阵痛;既有期望,也有忧虑;既有欢呼,也有怨声;既叫人十分振奋,也叫人头晕目眩。很遗憾,因为时间太短,未能抽时间到乡下去亲自感受一下生活底层的脉搏。不管怎样,我相信那儿的老百姓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辛勤地劳动着,苦苦地奋斗着,在为改革为国家不懈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三原啊,人民勤劳的三原,土地富庶的三原,人文荟萃的三原,请接受我对你最美好的祝愿。
参见《龙桥新韵——三原当代文学作品选》
吴树民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