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陕西蒲城人物丛书)
黄罗斌(1916—1998),原名黄秉学,又名黄新声、罗斌,陕西省蒲城县人。1929年至1931年在高阳镇小学上学期间,经教师闵纪骞(即米介人,中共地下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黄罗斌在西安杨虎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部任卫士,不久与中共陕西省地下组织取得联系,遂参加了渭北游击队,任代理指导员。1932年12月,黄罗斌参加了在宜君转角镇(现属旬邑)召开的红二十六军成立大会,会后带领渭北游击队积极配合红二十六军在香山分粮和在高山槐、照金等地打土豪、分粮食、除内奸等斗争。
1933年春,红二十六军在渭北苏区活动时,黄罗斌要求到红二十六军随营学校学习。经批准后,十七岁的黄罗斌任红二十六军随营学校教导队二班班长。
二团南下渭华,在蓝田县张家坪遭到数倍于红军的敌军围攻。战斗打响后,敌人发起猛攻,黄罗斌带领二班全体战士抢占有利地形,掩护主力部队突出重围。主力撤离后,全班九个人,只剩下黄罗斌、韩志成和一个姓赵的战士。他们三人从后院越墙而出,幸好未被搜山的敌军发现。
黄罗斌等三人躲在山上,饿了便在山林里捡木耳、挖小洋芋充饥,渴了喝山泉水解渴。六七天后的一天晚上,天下着细雨,实在饿得不行了,三人端着枪,深一脚、浅一脚下了山。找到当地老乡说明自己是红军,老乡给他们三人每人一大碗包谷糊汤。之后,他们在山上转了一个多星期,了解到敌军已撤,含泪把枪砸烂扔掉,决定出山返回照金。他们沿途以表兄弟相称,以被拉差为由,光身赤脚,一路讨饭到渭北苏区。
7月下旬,王泰吉在耀县(今耀州区)起义后,开往三原途中,在辘轳把被打散,在红四团的策应下,退到照金。黄罗斌收容了十几位被打散的同志,追赶大部队,经让义村回到照金。黄罗斌回到照金后,即和牛岗被派到王泰吉起义部队政治部工作,任抗日义勇军党支部书记。9月下旬,黄罗斌随义勇军参加了攻打旬邑县城张洪镇的战斗。
10月,国民党陕西当局对照金苏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主力部队撤离照金,北上南梁地区游击。黄罗斌随主力部队参加了杨家店子战斗、毛家沟门反击战等战斗。
1934年春,黄罗斌随部队在陕甘边界地区活动。4月,参加了西华池歼灭战。5月,在马栏、马家山、蒋家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发展三路游击区,在旬邑十里原一带消灭何高侯部两个连。从缴获的文件得知了敌军“围剿”的全面部署,刘志丹当机立断,命部队转移,途中与敌马弘章部遭遇。撤退中,红三团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由王世泰带领,一部分由黄罗斌和张邦英带领。黄罗斌和张邦英带领一部分人,在山林里转了好几天,历经千辛,一个月后在甘泉洛河川会合。
7月下旬,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带部队来到南梁,在阎家洼子召开了陕甘边、陕北党政军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红二十六军三团北上陕北帮助陕北游击队,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红三团在团长王世泰、政委黄罗斌带领下北上陕北协助陕北游击队,接连打了四仗。第一仗,打安定县吴家塌,全歼敌八十六师一个连。第二仗,打绥德县张家圪台,消灭敌两个排。第三仗,夜袭清涧县河口镇,这一仗没有打好。因进攻部队发生误会,给守敌造成可乘之机,守敌退入窑洞内拼死抵抗。陕北苏区的区委书记在向守敌喊话时,守敌开枪,子弹打穿区委书记后,打掉了二连连长李得胜的一个纽扣,在黄罗斌衣襟上穿了一个小洞,最后又打在了谢子长的胸部,区委书记当场牺牲,谢子长负重伤。黄罗斌立即通知王世泰,决定撤出战斗,护送谢子长到安定养伤。后因治疗条件限制,伤势恶化,谢子长于1935年2月逝世。第四仗,是部队护送谢子长返回安定途中,与敌高雨亭部相遇,将其击溃。这四仗,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9月,王世泰和黄罗斌奉命率红三团返回到陕甘边根据地。
10月,郭宝珊率部起义来到南梁,被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派任浪花担任义勇军政委,后又派黄罗斌去接替任浪花的工作(因刘志丹曾派黄罗斌去黄龙山向郭宝珊宣传革命道理及党的政策)。黄罗斌首先给义勇军讲红军的纪律,然后,从部队的成分上进行改造,补充新鲜血液,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终于使这支部队成为红二十六军主力之一。
11月,王世泰和黄罗斌率红三团二次北上陕北,在安定杨家园子消灭了敌井岳秀部马云从率领的新兵连,随后又在安定县长蛇湾围击敌张博学一个连,不久,红三团奉陕甘边军委会命令返回南梁。
1935年初,蒋介石发动了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全面“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这次“围剿”,2月在赤源县周家硷,刘志丹主持召开了陕甘边、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陕北、陕甘边党的领导。同时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两个根据地的力量,粉碎敌人的“围剿”。
同年秋,由于受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进行“肃反”,黄罗斌被捕入狱。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黄罗斌平反释放出狱,被调至中共陕北省委军事部任军事巡视员,旋即出任靖(边)榆(林)横(山)游击支队司令部司令员,当时人称“少年司令”。1936年春,黄罗斌被派往安定县(今子长县)任游击队总指挥兼独立营营长,后任陕北省军事部东分区司令员,统一指挥东区五县游击队作战。12月调任红一团团长。
1937年1月,黄罗斌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满后历任陕北神府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警备三旅副旅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警备三旅旅长。1943年至1945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出席了党的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黄罗斌先后任陇东警备区司令、西北野战军四纵队警三旅旅长。1949年4月任西北军区独立师政委、陕北军区代理司令员、独立一师师长兼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罗斌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952年8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1953年5月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军区政治委员。1954年8月任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党委书记,10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7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79年6月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80年6月任自治区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甘肃省五届政协主席,12月任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是十三届中顾委委员,中共十四大代表。
1998年6月30日在兰州逝世。
参见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http://www.sxsd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