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事件  >  近现代

“交农”斗争

      民国15年(1926)10月,共产党员鲁振之从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被党组织派回蒲城开展农民运动。同年冬季,中共荆姚支部成立,先后在北姚、南姚等十几个村庄成立了村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西南乡农民协会。有会员3000多人。
      当时蒲城农民连年受地方军阀横征暴敛,负担沉重。在镇嵩军麻振武部围攻蒲城县城的50多天中,就地征发军需,残杀耕畜,城郊10里左右村庄被洗劫一空。麻军去后,驻军缑天相又向全县每联摊派银元1000元,田赋每石加征小麦2斗(每斗约16.5公斤),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民国16年(1927)1月7日,西南乡农民协会利用“鸡毛传帖”(信封上插一只鸡毛,划三个十字,内装发动“交农”的计划、时间等内容的传单),发动各村农民,向驻兴镇的任子扬“交农”。任子扬迫于形势,答应缓征田赋。此后,又于1月15日发动县城郊区农民1000多人,到县城“交农”。缑天相命令关闭城门,派兵鸣枪弹压,农民被驱散。紧接着,又发动西南乡、南乡农民7000多人,于1月20日至21日,连续两天,齐到县城“交农”。驻军看到群众声势浩大,紧闭城门,但再不敢鸣枪吓人。群众以理质问守城官员:“兵当卫民,民当养兵,我们一年交数年的粮(田赋),还不算尽了养兵的责任吗?你们讲究卫民,麻贼(指麻振武)来了不能除,麻贼走后又派款,交不起粮还鞭打绳拴,把农器农具交给你们,不做庄稼了!”最后,县长曹之章出面答复“准按七成征收派款”,农民才离城回家。
      民国16年(1927)7月初,西南乡3000多农民,再次到兴镇向任子扬“交农”。因走漏消息,驻军早将城门关闭,并开枪打死大户惠村一个农民。这次“交农”失败。11月,遭受旱灾、雹灾损失严重的东乡农民2000多人,包围县城,要求减免各项负担。县上当局派员在城上宣布:“今年灾情属实,县里马上向省上呈报,减免粮款。”
      民国17年(1928)春,大旱。晋王、龙池、保南一带农民1000多人到县城东门和南门外“交农”,要求免粮,县长派人上城向农民宣布:“把粮挂了!”农民获胜而归。
      民国19年(1930),夏粮无收,秋粮遭蝗灾,而当局仍催交粮款,并要补交陈欠。9月,四乡农民3000多人,分别包围县城四门,“交农、献蝗”。县政府派员在城上宣布:“马上向省上呈报灾情,申请减免粮款。”
      民国20年(1931)春季,因连年遭旱、虫、冰雹灾害,农民生活十分困苦,而官府依旧征粮派款,农民被迫又一次“交农”。北乡的“鸡毛传帖”上写道:“众乡亲,细细听,三年六料没收成,树叶树皮都吃空。衙门里要得凶,粮款一点不减轻,逼得百姓活不成。啥办法,啥出路?只有拥堂杀狗官,百姓才能得安宁。×日早,齐出动,赶到晌端围县城,不达目的不收兵。”四乡数千农民按照传帖所说的时间,包围了县城。县上当局迫于群众威力,派员到城上宣布“缓征粮款”后,群众才离去。
      民国21年(1932)4月7日,东乡和西南乡农民两三千人,到县城东西两门外“交农”。晋王村共产党员曹禄生,以农民代表名义,向官府提出要求。虽然有一农民被城上官兵打死,但因群众在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组织性、纪律性比过去提高,毫不畏缩,高呼口号,并抱柴草准备烧城门。守城官兵用土把城门洞拥实,县长缐润田赶紧上城,答应农民提出的免粮、放赈要求。
 
 
参见《蒲城县志》第479页
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