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陕北和关中北部连年发生灾荒。天气久旱不雨,草木枯焦,赤地千里,饥民外逃,饿殍遍野。天启五年(1625),饥民迫急,人人迁怒,欲反官豪,以求生路。天启七年(1627)七月,饥荒更加严重,加之疫病流行,百姓死毙愈多,“草木尽,人相食”,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瞻”。但朝廷及陕西巡抚乔应甲不但不减免租赋,赈济灾民,反而增派所谓“新饷”“均输”等赋役,严令官吏督责。白水农民王二、种光道等,聚集灾民数百人,首插义旗,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起义农民手持刀械,以墨涂面,攻打官仓,散粮于饥饿的百姓。此后,王二恐怕被官军合围,遂退至白水县洛河以北。此时,随军饥民日益增多,声势大振。起义军转战于渭北山区各县,攻镇夺寨,打富济贫,杀斩贪官污吏,受到四方百姓的拥戴。
王二起义军迅速壮大,明王朝十分恐慌,急派官军围剿。起义军与官军多次作战,屡屡打败官军。义军所到之处,饥民和官军逃兵纷纷加入,队伍扩大到数千人,继续活动于韩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与官军周旋。崇祯元年(1628),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集结一群饥民造反,王二闻知后,急领起义军北上,与王嘉胤会合,队伍发展到五六千人。不久,王二、王嘉胤起义军向南进入黄龙山,继续杀贪官、破监牢、开粮仓,官军东西奔杀,但仍奈何不得。是年,安寨高正祥,宜川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洛川王虎、黑煞神,延川王和尚,甘肃庆阳韩朝宰、武都周大旺等农民也四处举旗起义,陕西全境、甘肃东部和四川北部都有起义军在活动。加之甘肃固原官军抢劫州库,巡抚梅之涣勤王兵和山西巡抚耿如杞勤王兵发生哗变或溃散,不少官兵加入起义队伍,使各路起义军日渐壮大,与腐败的官府进行斗争。
崇祯二年(1629)春,明王朝诏令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围剿农民起义军,督捕王二等头领。在与官军的作战中,不幸被俘,后被陕西兵备商洛道刘应遇杀害。王二死后,起义军余部继续与官军斗争,顽强地坚持了数年。
参见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http://www.wei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