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故事  >  地名故事

龙凤穴的故事

      龙山,地处白水县东南边缘,历史上曾归蒲城县马湖镇管辖。马湖镇,位于蒲城县东北边缘,与龙山接壤。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当地人总爱把现已分为两县的龙山、马湖联结在一起。更兼历史上广为流传的“龙山马湖,渴①死寡妇”,使两地结下了难解之缘。
      除此之外,龙山马湖还有没有密切的联结呢?龙山马湖地名的来历故事更为曲折动人。
      树从根根长,话从头头提。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剿灭群雄,统一中国之后,锐意开拓,扩展疆域,威镇天下,时刻准备向周边的邻国用兵。但是,他因考虑到长期作战,基业初定,百废待举,国力空虚,兵民思安,企盼安泰;而眼下迫切需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悉心耕耘,休养生息。便留秦琼等人镇守京师长安,派兵马副元帅尉迟敬德屯兵养马于陕北富县,驻扎在县城北边的北校场。蓄精养锐,坚持演练,伺机而动。
      北校场处于山沟之中,西、北两面傍山,东边靠水,南边开阔,中间平坦。山上有一座宝塔。山下多窑洞,柏林遮掩,冬暖夏凉。这儿距大路不远,的确是屯兵养马的好地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也在此操练兵马,讲解战术,培养精英。看来,历史确实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话归原处。有一天,敬德接到李世民的御旨,命他率领操练好的兵马到京师接受检阅。敬德不敢怠慢。但见一路上旌旗翻飞,遮天蔽日,尘起灰扬,鼓角震耳,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走出雁门山这道陕北通往关中的唯一出口后,另有一层天。敬德看到四野广袤,宽阔无垠。他感到精神振奋,又想到即将回到久别的繁华京师,面君述职,还可能升擢受赏。再同黑、白两位夫人及儿女们欢聚,共享天伦之乐,不由得眉飞色舞,喜在心头,恨不得肋插双翅,刹时回到长安。于是,便马不歇路,日夜兼程。
      却说这黑敬德,身高丈二,腰阔八尺,头赛虎豹,眼若铜铃,声若惊雷,像座铁塔。那一双手若簸箕,络腮胡子,其硬如针。足下乌骓马,背着竹节鞭,威风凛凛,力可拔山。这时,他归心似箭,连声催促,部下将校,唯命是从,哪个不听,谁敢怠慢?不觉日落西山,暮夜降临。他们来到一个村庄。这儿是连接雁门山通往长安的南北官道,名叫通道村(今天仍沿用此村名,属白水雷村乡)。
      这时,天已经渐黑。正行走间,敬德头一歪,眼一斜,借着天上皎洁的月光,看见路南一个大涝池②里,有一个少妇正借旁边的树丛掩饰下洗澡。敬德看那少妇天生丽质,白皙细嫩,玉肌带露,如出水芙蓉,乌发披肩,酥胸隆起,身段匀称,成熟丰满,笑声甜脆,山歌婉转,比起自己的黑、白二夫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古英雄爱美人。敬德离京日久,本就思家心切,今见到如此一朵绚丽的山花映入眼帘,情也热了,心也乱了,眼也直了,马也慢了,竟停在路边聚精会神地发起呆来,以致和部队脱了节还未察觉。那少妇大概觉得天黑无人加之树丛挡着,所以放心洗澡,并没有留意岸上有人觑看。在月光下,人更美,身更爽,意更惬……
      这时,从山庄里走出一位身板硬朗矍铄、两鬓雪染霜挂、脸上长眉慈目的老人。老人一见尉迟敬德,知其来历非凡,忙上前深施一礼问:“将军独自一人,止步观看什么?”敬德一听,忙回过头一看,知道失态,便无言答对。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容。但他毕竟南征北战,东荡西杀,率领过千军万马,经历多,见识广,在战场上尚能粗中有细,所以屡败强敌,处理此尴尬窘境,总比战场宽松从容得多,他略一思索,情急生智,指着涝池岸边的一棵大槐树说:“我看此视槐粗壮高大,三搂有余,冠如华盖,绿郁茂盛,不知有多少年次?”老人笑而答之:“相传此槐逾千载,不知何朝何日栽。”敬德马上抱拳:“领教了,多谢打扰。”说完,引马扬鞭,迫赶部队去了。这就是人常说的:英雄多情又多才,美妇洗澡敬德呆。灵机一动遮失态,伴问古槐几时栽。
      此槐长在通道路北,至“文化大革命”中尚生机勃勃,枝叶茂盛当时,造反派“破四旧”时,因其有历史渊源,涉及帝王将相,当在所破旧之列,便泼上柴油,围满柴禾,以火烧之,其形遂毁。“文化大革命”后,虽老根发新枝,然因身心皆遭重创,终不能茂盛如初。延缓几年,还是悄然枯死了。
      通道东南有一山,人称五龙山。山上蟠有五龙,山顶有五峰,山西有一洞,洞中泉水涌,五龙山因此得名。五龙山和西岳华山遥遥相对。五龙山因优越的天时地利条件而公开向华山提出挑战,约定公平竞争,只许白天长不许晚上长,到底看谁高,限期决输赢。但五龙夺胜心切,总是背着华山晚上偷偷地长上一截。
      敬德从通道赶来,只听见五龙山隆隆作响,石块骨碌碌沿山顶滚下,惊得座下乌骓胡踢乱蹦,仰头甩鬣,马声潇潇,差点把敬德撂将下来。敬德临危不惧,镇静从容,勒马抬头,只见五龙山上雾霭云障,阴风呼啸,山皮松动,石滚灰扬。敬德大怒:“何方妖孽,在此作怪?本帅跟随当今皇帝跨马走天下,钢鞭定江山,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口气曾夺取过八府九州七十二县,啥世面没见过?敢来吓我?不叫你吃本帅几鞭,料你不知我定国公厉害!”敬德边说边从背上抽出百十斤重的九节鞭,照定山头云雾翻滚处,“啪——啪——”连抽两鞭。五龙正趾高气扬地助山神上长,倾刻就有两龙身负重伤,顺着山西边洞中向马湖流淌的泉水奔东南逃命去了。剩下的三条龙见势不妙,立即腾云驾雾,向东南借洛河水遁去。只见飞沙走石。又听到波涛咆哮,吼声震天。不一会,恢复平静。五龙山五峰只剩下今天的两峰。这就是负伤的两龙南逃前丢下的化身。山峰西侧的泉水也从此断流。今天走进洞去,深不知底,只听涛声,不见水出。这就是当地妇孺皆知的敬德一条鞭打坏五龙山的传说。五龙山现在没有一条龙,但因传说中有过龙,所以叫做龙山。
      五龙山没有了龙,便再也不能长高,远看根基宽厚,但不挺拔突兀,海拔仅有九百米左右。如果不是敬德鞭打五龙,五龙山不知要长多高。说不定比华山还要高哩!
      五龙山泉水顺势南流,在东南汇成一个大湖,面积几百亩。在湖的北面有一镇,住着大户马姓一族,故取名马湖镇。湖便顺理成章地被称为马湖。马湖镇百姓世代以农为本,以德为荣,以勤为乐,以俭为风,以和为贵,以情为重。因湖相隔,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地域偏僻,县上官吏差役不常到这儿,又无战乱相扰,村民倒也丰衣足食。
      马湖景色秀丽,水波涟漪,垂柳飘逸,芦白荷红,虾鲜鱼肥,蝶舞蜂飞,虫鸟鸣趣,莲嫩藕美,鸭鹅群戏,炊烟袅袅,蓝天碧水,农舍倒映,小舟穿梭,渔歌悦耳,清静宜人,颇多灵气。敬德多次领兵赴京均从此路过,一则饮马休息,二则领略民风湖景。这天,敬德两鞭打二龙后,其余三龙借水东逃,顺洛河南下,马湖的水眨眼干涸。五龙山泉水断流,没有来源补充,马湖便从此徒有虚名。水乡美景也被五龙逃走时刮起的暴风卷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了大水东流时冲刷出来的许多沟壑散布在富塬、永平等村庄以东,就是今天看到的洛河河谷。
      因敬德是铁匠出身,又久经沙场,戎马平生,膂力过人,出手又狠,可怜那两条龙被打得奄奄一息,南逃途中相继落地,死于马庄村南。后来,乡里风水先生以为是龙穴,让百姓在二龙落地之处建村舍居住,偏北的村取名北蟠龙,偏南的起名为南蟠龙。二龙落地时仍想爬行向南,望见前边大坡上有一村庄时已精疲力尽,可望而不可即,遂叹道:“此庄高矣!”故坡上之村取名高庄。
      而蟠龙之北的马庄村却无一人姓马。相传是敬德在马湖饮水休整,马湖岸边一片树林遭雷电袭击着火,仅剩许多半截树桩,将士正好拴马,皆喜呼:“这么多马桩!”后来,外地人迁来聚居成村,去掉木字旁,叫马庄村。
      这天,敬德领兵从五龙山脚下向东绕了个弯南下,来到马湖镇,马湖昔日的秀丽迷人的美景化为乌有。眼前一片凄凉。敬德让士兵打听,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单鞭打双龙所致。敬德后悔不已,不愿在此久留,带着羞愧和内疚乘夜色领兵离去。他觉得自己无意之中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过,无颜面对再见马湖的父老,再也没有从马湖经过一次,后来,马湖就形成久旱无雨的气候,即使遇上几次零星小雨,仅能洒湿地皮,虽不能解除旱情,却能给人以暂时的精神安慰。老百姓说这是敬德想起这事就难过留下的几点眼泪。
      敬德到了长安,如实向李世民禀报了情况,诚恐诚惶地乞求皇上降罪。李世民觉得敬德在灭隋兴唐中追随自己多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夺关斩将,忠勇无比,战功显赫,无意酿过,不忍见责,仅仅安慰几句了事。
      后来,李世民想起敬德曾说过龙山能藏龙卧虎,必定有灵气,两龙被打伤,是祸还是吉?与自己这真龙天子和大唐的万里江山有无什么联系?如不弄清反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何不叫袁天罡、李淳风二位法师前去巡查一番,说不定还会有所收获呢!
      两位法师分别奉旨,并不相跟,先后去龙山、马湖现场巡察。前边的一个人在当地转了一圈,心中惊诧,龙山四面平坦,山势突兀,拨地而起,视野开阔,如擎天巨柱。其西南相邻又有一山。经询问当地人叫卧虎山。看罢不禁击掌喟然长叹:“龙蟠虎踞,真旷世佳穴也!”再卷山远眺,山势蜿蜓西南而去,犹如龙脊曲折,连绵不断,更加惊异,便沿山势继续西行。每遇一好穴,便埋一麻钱为记,仅蒲城境内就埋了四枚麻钱和一个半截麻钱,直到风翔县方止,这就是龙风全穴,后边一个与先前一个人看法相同,每踏定一佳穴,便在地里插一长针为记,在蒲城县插了四根半。两人一共埋了十八个半麻钱和十八苗半针。最巧的是后者的针均恰巧插在前者埋的每一个铜钱的方孔之中,半苗针也插在半个麻钱的中间。
      二人欣然回朝奏报:“恭喜万岁,大唐德威四泽,皇天厚土,天赐旷世绝妙龙风佳穴,龙蟠虎踞,东起龙山,西止凤翔,有龙抬头,凤摆尾之祥瑞,更兼白虎侧卧,主忠心辅佐之吉兆;龙居北高处占上为强,虎距南低处为弱,主臣下忠君,永不犯上;其状又如一条玉带,锁定秦川八百里腰中,寓意江山永固,龙脉永传。龙脉直,风尾曲,主凤不离龙体,纵有摆动,终难撼龙威,如占此风水宝地,则我朝威仪天下,昌盛久安,我主洪福齐天,康宁水泰,实乃天大之幸事也!”李世民闻言喜甚,即下诏在龙风穴上动土修陵。父亲唐高祖葬于三原,这儿离长安不远。自己当然要选择中心穴位上,穴位排为两排,含无限延续伸展之意。所以,关中唐十八陵只有高祖李渊在平地上建陵而不在山上建陵外,都是因此的缘故。
      敬德因为单鞭打双龙发现此穴,因祸得福,李世民加大赏赐,终身没有贬官降职,死后得以陪葬昭陵之侧。
      蒲城唐陵共有四处,加上那半个好穴位给了让皇帝李宪墓号为惠陵,所以合称五陵。由于唐朝每年都少不了祭奉先祖,便将蒲城县易名为奉先县。因为蒲城居龙风穴之首,兼有卧虎山互成犄角,潜藏蒲城人杰地灵,所以蒲城历来人才辈出。
 
【注释】
①渴,蒲城方言,念“抗”。
②涝池,即池塘。
 

参见《陕西蒲城文学丛书·民间故事》第260—265页
鱼茂胜、万少平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9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