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汤,在我县永丰洛河东岸。
原来,在这儿有个坐东望西的山峰,全是由天然的太湖石组成,所以叫做太湖山。太湖山上,怪石林立,错落有致,竞相争奇。有的若蹲虎,雄姿利齿。有的似游龙,腾空欲飞。更有的像仙女婷婷玉立,含情脉脉,像是向上山游玩的人招手致意。在山上怪石的缝隙中,松柏盘根错节,或横或倾,或立或悬,茎干挺拔苍劲,千姿百态,生气勃勃,四季长青。悬崖上有好多幽深而神秘的石洞,山峰下涓涓温泉,清流旁边河坝良田和荷塘相映。这儿,春天迎来桃红柳绿,立夏遍地麦浪飘香,秋色更美,满山霜叶似花,冬闲洗个汤泉澡,真是人间仙境啊!就在这儿,曾发生过巨蟒伤人,三娘奋身斩巨蟒为民除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太湖山脚下,肥沃的河坝地养育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有一个叫王忙的农民,已年过五旬,家中仅有一掌上明珠。女儿是他的妻子十七年前所生,妻子在生这个女儿前生过一子两女,子亡女夭折。就在生下最后这个女儿后,妻子就死了。王忙既当父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女儿养大成人,为她起名为三秀。三秀不但长得俊俏,还跟父亲学得一身好剑术。
女儿大了,就有许多人找上门来求婚。王忙只想着为女儿招一上门女婿,为他养老送终,继承王家的香烟。但苦于眼下还没有相中的后生,对来求婚者只好一一婉言谢绝。
这时,突然村中传说有几个姑娘上山后失踪。后来,才发现是被太湖山悬崖洞穴中的巨蟒所伤害。这件事闹得村中人心慌慌。三秀听了这一消息,暗暗下决心为乡亲们除去这一祸害。
雨过的一天,几个村姑想约三秀去太湖山采蘑菇,但又怕巨蟒出来伤人。三秀为防万一,就带剑同姐妹们向山上走去。正走到悬崖下,比三秀小而瘦的张巧突然喊了一声。几个姑娘看见张巧打了个趔趄,缓缓升空,她身体已经失去平衡,口中急得只是喊“救命”!三秀向崖上一看,只见一个洞穴口有一盆口粗的巨蟒!她马上明白,这是巨蟒要吃人!三秀立即吩咐其他一起来的姐妹赶快下山叫人。三秀提剑在手,使劲向洞穴口上跳,谁知,悬崖上无立足之地,又摔在了悬崖下。当她清醒时,巨蟒已经把张巧吸离地面丈余。张巧还在有气无力地喊:“救命!”三秀看到张巧即将受害,就使尽全力向上跳,一手握剑,一手抱住了失去平衡的张巧。巨蟒虽用尽全力想把她们两个人继续吸向空中。由于气力不足,两个人缓缓落地。巨蟒眼看快到口的美餐,遭到三秀的干扰而没有吃成,便伸出了缸口大的头,张着血盆大口,吐着长舌,顺悬崖爬了下来。等她们二人刚一落地,巨蟒已离崖下不到一丈。三秀马上把张巧推向一边。这时,村里的大人们也赶上了山,立即把张巧抬回了村中。三秀看到巨蟒的头虽然已触地,但还有一半身子还留在洞穴中。于是,三秀舞剑直刺巨蟒。巨蟒抬起了头,直立有一人多高,向三秀吐着长舌逞凶。三秀用剑直刺蟒头。巨蟒左右摇摆,强大的气流差点把三秀冲倒。三秀稳住了脚步,双手握剑,横向巨蟒的脖子砍去。只见剑飞血溅,巨蟒的头飞落远方。三秀这一剑因为用力过猛也向前闪了一步。这条足有三丈多长的巨蟒的身子也全部从洞穴中滑了出来落下悬崖,正好全部压在三秀的身上。等村中的人们争先恐后赶到悬崖下,拖去巨蟒的身躯将三秀救出时,只见三秀口吐白沫,脸色苍白,大家全力抢救无效,十七岁的三秀含笑闭上了双眼。
被救的张巧认王忙为干父,她一家愿为王忙养老送终。村人为张巧招一上门女婿上王家,并为三秀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在悬崖东北方向的一块高地上,为她修建了坟墓。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姑娘,在坟蔓的一侧为三秀修建了祠堂。来到太湖山的人都到此为她焚香烧纸敬献贡果。随着香火的兴盛,人们把祠堂变成了道观,取名洞仙观,后来,因凿山取石烧石灰,这座石山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洞仙观也不存在了,但人们仍然世代讲述着这位姑娘斩蟒救人的故事。
参见《陕西蒲城文学丛书·民间故事》266—267页
鱼茂胜、万少平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