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故事  >  其他故事

擅长古汉语的冯骧臣

      冯骧臣(1852—1922)名汝骐,号晴原,后改吕原,自称“吕原居士”。东杨乡木匠冯家村人。自幼家贫,随父在兴镇学习木工,工余常去骡马巷一私塾偷听讲课,被塾师免费收留读书。十五岁入学,二十二岁教书,五十五岁起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西安丰村初等小学教书时,编撰《中文三字歌》,又名《中文辨字》,内容分为“字形疑似”“字异义同”“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四类。书中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编成口歌,既区别字形,又说明用途,还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一举三得。 
      每逢正月十五打社火,他编排的节目多高人一筹。某年打社火,他从一字至十字编排十个节目,如“子飘然去了”,暗示“一”字,戏出《清风亭舍子》;“春日人不见”,“暗示“三”字,戏出《崔护借水》;“分明杀人不用刀”,暗示“八”字,戏出《钉呆迷》等。四十八岁时,他的妻子病故,留下三个儿女,男孩三岁,大女十三岁,小女半岁。次年大女又因病而亡,他心境凄凉,乃汇集历代诗句联为七律四十八首,抒发感伤情怀。
 
 
参见《蒲城县志》卷二十七第一章
蒲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3年7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