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蒲城县  >  史料  >  回忆

忆周至仁同志

陶仲云
      县政协第二、三届驻会副主席周至仁同志,是我县苏坊乡北姚村寨子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坊、荆姚一带开展“农运”工作,组织农民协会。次年,参与组建中共蒲城特别支部,历任中共蒲城特支干事、县委委员等职。解放前,一直在我县教育界作地下党的工作。1931年9月曾被捕入狱,坚贞不屈。次年4月,经营救释放后,仍以教育为职业,从事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我县尧山中学、蒲城中学、焦庄中学校长和县委委员。1959年9月至1965年5月任县政协驻会副主席,对工作积极负责,除团结教育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做好参政议政,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外,对文物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建立革命历史文物组,编写《“蒲案”经过》《陕西靖国军护法战斗》《蒲纸》《蒲城名胜志》等文史资料26篇,收集历史文物132种,计259件。1965年5月,被冤案株连,受免职降级处分,1971年11月含冤病逝,1978年1月平反昭雪。
      我与周至仁同志的交往是在1962年春,当时县文教局把我由扫盲工作岗位上调到文化馆做文物保护工作。当时,我思想上想不通,但行动上服从组织,来到文化馆,一看瓦盆、瓦罐、泥人、神像堆集满堂,名曰“陈列”。下乡又见石嶙遍布“五陵”,无人问津,不知工作该从何入手。苦闷中,想到在中学上学时,常见到父挚周至仁先生,他对青年学生很关心、热情,他现在是政协领导,还是去找他谈谈。见到周副主席,我谈完心里的话后,周副主席和蔼地微笑说:“你是旧社会高中毕业的理科学生,数、理、化学的好,旧中国逼你失了学,新社会,党培养你为人民服务,扫除文盲。你的业务熟悉,对工作有贡献。可是,你的业务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学来的吗?毛主席说:‘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你服从组织,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就应该边工作,边学习,再从头学起,不久,你就会熟悉、热爱文物保护工作的。我们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我们都有责任保护好。你要安下心来。今后,有困难,就来找我,我帮你克服。”不久周副主席来文化馆找我说:“咱县清代爱国主义大诗人,屈悔翁300周年诞辰纪念快到了,我想,咱县应届时(1968)在北街屈氏祠堂(遗址在北寺巷口南边路西,当时是公房,为一旅馆租用,门口匾额犹存)办一座屈悔翁纪念馆,及早作好筹备工作。”他和我商量,首先,由县政协召集一个座谈会,研究部署开展工作。几天后,会议在县政协会议室召开,参加人有刘友珊、王卓如副主席,特邀人士有屈长龄、原志军、白心镜、白心莹等先生,宣传部、文教局、文化馆均有代表参加。会后,周副主席亲自带我到东杨乡周家塬找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周老先生,在他的指引下,找到屈悔翁的坟墓(在东城门外南塬上,仅有一荒坟)和后裔,先后征集到《弱水集》等屈悔翁著作六七部,原志军先生帮助我找到了《屈氏族谱》。从中选印了“屈悔翁行述”,分送给部分政协委员和地方爱好文史人士,开展对屈悔翁思想、著作的研究工作。周副主席又亲笔写信,介绍我去陕西师大见曹冷泉教授(已故)请教。对屈悔翁的研究工作后因人事变更,工作中止,纪念馆未建。
      1962年冬,周副主席又先后对我说:“城内冯子英先生家存有宋拓云麾碑拓本,东乡山西村有高力士碑上半截,敬母寺村有北周四面造象碑,南乡埝城村李蔚山先生家存有宋米芾书锦堂碑,北乡池阳村有金代经幢”。因为周副主席事前给保存人作了动员工作,所以我的征集工作做得十分顺利。我利用参加中心工作的空隙,于1963年内,将上述文物全部运回文化馆。李蔚山先生坚决不收奖金。又由张伯屏先生帮助征集到王进德墨迹——“赤壁赋”八条。征集工作搞完后,我去向周副主席汇报,周副主席说:“可以用这些珍贵石刻,在文化馆修建一座碑林”。
      1964年春节刚过,我在文化馆(原文庙东庑)整理石刻,建立石刻室。周副主席多次亲临指导,请当时县上的名书法家李散青先生题写匾额,请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二航,县长许尚志,副县长刘友珊来参观指导,所以这个石刻室修建较好(文化革命中被拆毁),引起省博物馆、文管会的重视,派专人前来拓印、拍照。
      1964年秋,经省教育厅提议,渭南专署调我到地区文教局,仍负责“扫盲”工作。我离开蒲城,也离开了我敬爱的周副主席。
      我在渭南工作了七年,1970年夏,因家拖累要求由地区革委会生产组调回原籍蒲城工作。当时“文化革命”余风未息,“臭老九”仍被歧视,我被派到房管所作会计工作。一打听,政协已不存在,周副主席居家养病。秋雨中,我去西府巷一所公房内看他,见他居住在两间旧屋内,屋漏墙湿,生活狼狈,但他处之泰然,谈笑如旧。
      这年冬天,又听说,周副主席病重住院,我到县医院去看他,只见周副主席躺在内科六张床位的大病房里,骨瘦如柴,脸色苍白。我来到他的床前向他问好,他微睁双眼,招手让我坐在床边。谈了他的病情后,他问我近来工作情况怎样?我答,武装部经常叫我去给部队上的首长解说文物古迹,听说,政工组要调我回文化馆搞文物工作。他听了微笑说:“这就好了,你一定要把咱县的文物保护工作搞好!”他说话声音很微弱。我说,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说罢,就请他休息、保重,告辞退出。那里知道这一次拜访竟是和这位革命老前辈的诀别了!
      次年夏,我就调回文化馆文物保护工作岗位,每当在炎日下,寒风中,上山下乡,耳边就响起了周副主席那微弱的叮嘱声:“你一定要把咱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鼓励着、鞭策着我,顶烈日、迎寒风、拖泥带水,深入农村、山区发动群众,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三个月内,刹住了破坏文物的歪风。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使我县的文物工作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我个人也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培养下,由外行变内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
      “你一定要把咱县的文物保护工作搞好!”这微弱的叮嘱声,永远鼓励、鞭策着我在文物保护战线上不断前进!前进!
 
 
参见《蒲城文史资料》第8辑 第69—75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蒲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5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