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美食  >  正文

凤翔牛肉


(图片来源:360图片)


凤翔牛肉是西府民间特产,其特点是色泽红润,肉丝纹络清晰可见,外观十分诱人;吃起来则肉质鲜嫩,浓香扑鼻,咀嚼不费齿力。有趣的是,刚出锅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顿时浓郁的肉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垂涎欲滴。

据传说,从汉朝开始,凤翔民间就“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形成了养牛的习俗。名贵的中药材牛黄,很早就成了民间的一大特产。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民间出现了诸多屠宰作坊,因熟悉解牛技巧,又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牛肉加工方法,继而广传民间。尤其是雍城的“五香牛肉”誉满神州,颇受消费者喜爱,这与独特的加工方法和用料很有关系。

凤翔牛肉的制作工序概括起来有三个字:杀、腌、煮。

杀,用的是“平刀大拉法”。先在牛的脖颈上来一刀,剖断两根主动脉血管,让牛血尽快喷涌,全部放尽。在瞬间宰牛放血的好处,一是不让牛血渗入体内,保持色泽鲜嫩。二是使牛在屠宰前不过分受惊吓与紧张,防止了肌肉纤维迅速收缩而造成的坚韧。好的屠宰师往往眼明手快,手起刀落,杀牛、剔骨、切割牛肉块,前后仅用一刻钟,那利索劲儿真如古代名厨庖丁再世。

腌,把牛肉切成16块到26块,在每块肉上划开几条口子,揉入食盐和五香调料,然后放入大缸,再用泉水或井水浸泡,并用牛胃蒙住缸口。用盐和调料的数量,依季节不同而不等,每百公斤肉冬季用盐6公斤,夏季用盐10公斤。浸泡的时间也因季节而异,天热则短,天冷则长,一般来说冬季1个月,春秋两季半个月,夏季5天至7天。

煮,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正如民间俗语所说“水深要把肉淹到,汤沸锅心冒小泡。”具体说,就是把浸泡过的牛肉捞出,用冷水洗净,再放入盛水的大锅里,加入食盐和调料烹煮,调料要用布包扎,水不能盛得太多,以刚把牛肉淹没为宜。初煮大火,渐次减弱,肉熟八成,把火焖住,使之慢慢熟化,一般每锅煮12个小时,肉锅不加盖,漂浮在汤上的牛油会形成自然的锅盖,既保温又透气,还能使牛肉中的腥味和水分散发。

凤翔牛肉与其它各地酱牛肉的不同在于,一般加工酱牛肉不愿用老牛,而凤翔的牛肉却是牛越老,做出的牛肉越香,保存的时间越长,随着腌、煮工艺的不断提高,凤翔牛肉已成为民间和大小餐馆的美味佳肴,颇受人们的喜爱。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131页
薛九来著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