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贞观七年(633)
直太史局雍县(今凤翔)人李淳风,改造“浑天黄道仪”成。
高宗(李治)麟德二年(665)
颁行李淳风所制《麟德历》。
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756)
六月十七日,玄宗避安史之乱,自长安奔蜀,途中夜宿雍县。
肃宗(李亨)至德元年(756)
改扶风郡为凤翔郡。
至德二年(757)
二月初十,李亨自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南)至雍,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改雍县为凤翔县,分设天兴县(今凤翔县城南七里)。四月,平原(今山东平原县北)太守颜真卿自河北经荆、襄至凤翔,授官宪部尚书。闰八月,杜甫至凤翔,授官左拾遗。闰八月二十二日,授太子(广平王俶)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副元帅,讨安禄山。九月十三日,太子暨郭子仪率朔方军及回纥军15万人,号称20万,自凤翔誓师出发,大破安禄山叛军,收复京城(长安),肃宗自凤翔还长安。同年冬,升凤翔为西京。
宝应元年(762)
凤翔县并入天兴县。
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
吐蕃军围凤翔,唐镇西将军马璘率精骑千人驰援,大败吐蕃军于凤翔城下,凤翔围解。
大历十四年(779)
天兴人杨炎为宰相。
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
正月,李适采纳杨炎议请,改“租、庸、调”为“两税法”。
兴元元年(784)
德宗至凤翔,斩乔琳等人,以戒降叛将朱泚者。
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
宦官仇士良专权,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翦除,事泄,郑被杀。
僖宗(李儇)广明元年(大齐黄巢金统元年)(880)
农民义军首领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僖宗奔兴元(今陕西省南郑县),路经凤翔。
光启三年(887)
僖宗李儇至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与靖难军节度使杨复恭假子杨守立在凤翔城内争道,僖宗调停未果,遂巷战,李昌符败走陇州。僖宗派扈驾都将李茂贞讨斩李昌符,灭其族。李茂贞以功擢为凤翔节度使。李氏据凤翔自此始。
昭宗(李烨)龙纪元年(889)
李茂贞奏请截留凤翔酒业国税,用作军饷。
景福二年(893)
诏命李茂贞任山南西道兼定武节度使,茂贞不从,上表讥讽昭宗,斥责宰相杜让能。昭宗怒,任李嗣周为招讨使,送新任凤翔节度使徐彦若赴镇。茂贞驻军周至,拒不受命,旋进逼京师,昭宗令杜让能自尽。自此,李茂贞统领凤翔、兴元、洋、陇、秦等四镇十五州。
天复元年(901)
正月,擢李茂贞为尚书令兼侍中,进爵岐王。十一月,宦官韩全诲劫持昭宗到凤翔。朱温驻军城东兴师问罪。昭宗屡命朱温还洛阳,朱温上表辞行。
天复二年(902)
朱温再次兴师到凤翔,在横水、虢县与李茂贞军交战。李败守凤翔,朱温据壕围城。岁冬,大风、大雪,凤翔城内市民冻饿死者甚多,有剐食人肉者。
天复三年(903)
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72人于凤翔,与朱温议和。昭宗被送入朱温军营,后返长安。
参见《凤翔县志》第15—17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