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人物  >  政治军事

刘治洲


(图片来源:《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


刘治洲(1882—1963),字定五,凤翔县南指挥乡八旗屯村人。少时考中秀才;1906年考入凤翔府高等学堂,毕业后入上海理化专科学校深造;后在日本留学,和于右任交游,参加同盟会;1910年冬回西安。1911年10月作为关中同盟会员响应武昌起义;同年11月清军犯凤翔,他前往西安向同盟会诸首领求援,联络关中民军抗击清军,解凤翔之围。

1912年冬,刘治洲经陕西推选为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1913年6月赴上海进行反袁活动;1917年7月,参加广州护法国会议员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先生任军政府大元帅,并担任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6月,先后任黎元洪政府农商部次长、部长;1923年反曹琨贿选;1925年5月,调任陕西省长;1926年,西安遭受奉直军阀刘镇华围攻达八个月,刘治洲慨然以“铁肩担道义”自勉,坚守西安。冯玉祥回忆北伐战争时指出:“西安被围八月,始终屹然不动,定五先生的功劳实在不可泯没。”

1927年初,刘治洲随冯玉祥军北伐,曾担任郑州市长、河南建设厅长和冯的最高顾问,与中共党员共事,掩护南汉宸、张道吾等;1930年春,担任冯玉祥的总参议,由天津去太原,为阎锡山提出方案,分析利弊,阐明道理,促阎下决心反蒋;1932年冬,协助冯玉祥筹组察北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总参赞职,并在天津设秘密联络站;1934年秋,代表冯玉祥冒险南下广州,与陈济棠密商联合反蒋、抗日方案;同年8月,在南京特务逮捕,被扣押于南京狱中一个半月,以死拒降,后经阎锡山、冯玉祥等多方营救获释。

1935年秋,担任西北军高级顾问;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陕西省银行董事,积极送侄儿刘鸿志(安民)去云阳青训班学习;1939年,经中共组织安排接收刘鸿志来西安家中治伤直至其康复返回延安,虽处于特务环伺境地,仍置身家安危于不顾,尽心竭力为人民做事。

1946年秋,治洲脱离陕西省府公职,于1948年移居上海。1949年初,按中共指示秘密赴香港,辗转赴北京。同年冬,受周恩来约见,接受委托再去香港,协助中共党员进行对台湾宣传工作。至1953年夏返回北京,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后又担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毛泽东主席曾派人慰问他,并转交其赠款。

治洲曾将自己节省积存的1756.70元人民币捐献给凤翔县修复西宝北线八旗屯桥,资助家乡建设事业。1963年7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参见《凤翔县志》第971-972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2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