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人物  >  政治军事

董策成

董策成(1908—1972),又名金书,凤翔县糜杆桥乡董家头村人。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策成组织爱国志士,在凤翔一带秘密建立一支200余人的抗日力量。由于遭受国民党当局的围剿,他率领的抗日队伍,在中共地下党员、麟游县军事科长赵伯经的协助和支持下,经麟游脱险后撤至乾县,参加了毕梅轩领导的“二五补训处”(后改编为游击第六师),董任一团一营营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四、五月间部队开赴山西中条山前线,抗击日寇。

1943年5月,董策成与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六团团长王少明联系,将所带人马编为第三大队,被任命为大队长。同年6月,保安六团奉命驻防旬邑县土桥镇一带,配合胡宗南执行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在军事上实行包围、经济上进行封锁的任务。到达旬邑县后,董策成立即秘密给赵伯经写信,请赵指导前途和方向。赵给策成复信,揭露蒋介石妄图封锁边区的罪恶行径,并陈述了中共及其军队必将予以有效的反击及抗日救亡的政策。尔后,策成更加深了革命信念。10月,故友王生春向其传达省委和关中地委指示:“要护送出入边区的干部,维护来往边区的经济交通线”。策成表示:“坚决服从指示,保证完成任务。”一条秘密的红色交通线在其领导的大队防守范围内建立起来。

1946年8月15日,策成领导第三大队200余人宣告起义,按计划准时进入边区。中共中央邀请他代表起义官兵赴延安,毛泽东接见他时说:“你们起义在关中是第一次,由关中打开一个缺口,进来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很大。你们是起义的,但不能以起义部队对待,因为你们在进边区前就做了不少工作嘛。敌人如果进攻边区,你们还得参战。”接见时在场的有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毛主席还给董策成赠了纪念品。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西府总队副司令员。率领经过整顿、充实的部队,投入保卫延安、出击西府、解放关中的战斗。由于作战勇敢,受到西北野战军的通令嘉奖,荣获“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的光荣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策成任宝鸡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府地区剿匪总司令。1957年转业后,任汉中专署副专员,1963年任陕西省人民政府视察室专员。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2年1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64岁。



参见《凤翔县志》第967-968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