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人物  >  政治军事

张寒晖

图为: 张寒晖烈士遗照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张寒晖(1902—1946),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西建阳村人,家境贫寒。其父是清末革新知识分子。寒晖少时聪颖好学,继承父亲的革新思想。1925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北平艺剧专业学校。1932年春,任职于西安民教馆。1936年应邀在西安东北竞存中学任教。

1938年10月,寒晖随东北竞存中学从西安搬迁到凤翔县纸坊街办学。他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常带领宣传队到街头和乡村,用自已编谱的战斗歌曲,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唤起民众的觉醒。他创作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心情,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给当时太尉小学创作的校歌,深受师生赞赏。

1938年12月,张寒晖创作了《竞存小学校歌》和《竞存中学校歌》。歌词反映了“清澈的溪畔,纸坊街头团结着一群流浪的儿童”“居住在破庙,饮食在露天,身穿着破旧的绿军衣”这一学校生活的艰苦环境。基调激昂奔放,节奏刚健明快,如进军战鼓,激励和鼓舞同志不畏白色恐怖,不怕饥寒穷困,顽强地学习,勇敢地斗争。

寒晖在纸坊街,还经常帮助素有“纸乡”之称的当地农户革新造纸工艺,造出可用毛笔书写、绘画的质量较好的纸,群众称之为“寒晖纸”。他深入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创作《纸工歌》,以凤翔《莲花落》的传统曲调,采取对唱方式,节奏清晰明快,合乎造纸的工艺流程。并用含蓄幽默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抗日宣传。

1941年底,国民党当局追捕、迫害在凤翔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寒晖在党组织安排下,离开凤翔奔赴延安。



参见《凤翔县志》第962-963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