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乙元年(约前11世纪),居住在豳(即今彬县及旬邑一带)的古公亶父(即周之太王)被戎狄侵略,无力抵抗,率家属和亲近奴隶迁居岐山下之周原。豳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称亶父是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人口比居豳时更多。其他部落亦多依附,听其号令。于是亶父便筑城郭,修居室,而分别安排他们,发展农业。自称国号为“周”,称这块地方为“岐周”。《吴越春秋》上说:“古公去豳处岐周,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三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一个新兴的“周”国形成了。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0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
198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