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元宵节买花灯
(图片来源:《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凤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节日习俗纯朴而温馨,诸如春节、破五、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五节、六月六、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一、腊八节、辞灶节,各自包涵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1.春节:正月初一,鸡鸣即起、净面后,着新衣,燃放鞭炮,烧柏叶,祀拜家宅诸神,烧香祭祖,幼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向未成年的晚辈发年岁钱。初二至初四互访亲友(走亲戚),其间,各村社敲锣打鼓,耍社火。
2.破五:正月初五,各家晨起送神,燃放鞭炮,从里到外,清扫垃圾至院门外,点多烧尽,以示把晦气邪气都赶跑烧绝。
3.元宵节: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初六之后,灯市上街,舅家为外甥、外孙送灯笼。十四至十六,城乡民众张灯结彩,燃炮放花,耍社火热闹非凡。全家团聚吃元宵。十六,荡秋千逛庙会,叫游百病。
4.二月二:二月初二,传说为龙王生日,叫“龙抬头”节。此时,人们炒豆子、爆玉米花、制作棋豆。取“金豆开花,玉龙释归”之意。二月二正值天暖地开,准备春耕,是人们祁愿五谷丰登的好时节。
5.清明节:为民间家祭例日之一。人们多在临节前祭扫祖先坟墓,给亡亲坟上添土、压纸钱,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6.端五节时在五月初五。此前,给外甥、外孙送裹肚。节日期间,家家门上插艾叶,人们饮黄酒,戴香包,五花绳,吃油糕、粽子,祈求辟邪除病,长命百岁。
7.六月六:这一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天,若逢天气晴朗,人们把过冬的衣服、古书、字画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
8.乞巧节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日,待出芽后,用七色丝线随长随捆扎,直到七月七晚拿到众人面前,相互参观看谁的“巧芽”生得白、长得高、花样多、比谁的心灵手巧。
9.中秋节八月十五,人们多以月饼和各种瓜果供献月亮,全家团圆,围坐赏月。十五之前互送节礼。
10.重阳节:九月九日,秋高气爽,这天可选名山高丘,登高眺远,极目山川沃野,抒情展怀。
11.十月一为祭祀节,亦称"鬼节。这天人们前去坟地烧纸钱、纸衣,俗称"送寒衣。
12.腊八节腊月初八、各家早餐都吃由各种米、豆等混做的腊八粥。天吃腊八风调雨顺,地吃腊八五谷丰登。
13.辞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祭灶”。家家主妇烙灶干粮、备灶糖、到晚上献“灶神”、祈求"灶神”保佑。
凤翔节日习俗已列入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见《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第71-72页
凤翔县文化旅游局、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