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习俗  >  庙会

凤翔府城隍庙会


(图片来源:《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凤翔府城隍庙(速爷庙)位于县城军仓巷西。据考,此庙初建年代已无准确记载,现存资料中最早见于清雍正十一年(1734)所修之《凤翔县志》。凤翔府城隍庙中之城隍神为冯尚,即北宋时高承撰写的《事物纪原》所载:“秦功臣冯尚,见梦于汉高祖曰,奉天命为王领城隍,遂并置于天下。”

另据考,天下凡有城池置所,都建有城隍庙,它起源于古代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后来,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是既保护人又管理鬼,既守护城也管理乡的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民间传说,此庙为凤翔府城隍的专员公署,据说是被一个姓“速”的本地警察局长——速报司鸠占鹊巢,成了这座城的警署。进了庙门,前殿是速爷的专员大堂,建筑高大宏伟,一副威武森杀的气派。大堂正位端坐速爷,正视前方,大有目空一切的姿态,人见人危。他的面目,乌黑瓦亮,眼睛型似铃环,大如灯泡,且放射着刺眼的光芒,嘴大能吃活人,胡子倒钩,威风凛凛。两旁站着陪审员、书记员和多位小鬼。两廊里塑着上刀山、下火海、倒腿研磨、油锅煎熬等行刑场面,真是残酷至极,看了叫人毛骨悚然。画面上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上油豆坡,陡峭的石板坡上泼上植物油,撒上豌豆,叫鬼往上趴,后面还有两位手执尖矛的小鬼逼着,一不小心掉下沟去,等待的就是狼狗、黑蝎和眼镜蛇之类的五毒虫,真是惨无“鬼道”。据说人在阳间触犯了刑律,做了恶事,速爷即命小鬼捉拿归案,拖至阴间治罪。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为凤翔府城隍庙会,民间称“速爷庙会”,这一天,人们为了祈福消灾,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前来摆供致祭、布施、投文、还愿、烧香跪拜,祈求速爷庇佑。另有家人遗骨在外地,多在敬神之后,广烧纸钱,以祭亡灵。会期,献戏一台。到了元末明初,速爷庙会集游艺、商贸、宗教于一体,规模盛大。杈把、扫帚、牛笼嘴、簸箕、蒲蓝等百般货物聚集在古庙会场交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种庙会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117页
薛九来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0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