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习俗  >  庙会

玄武山庙会


图为:玄武山神像
(图片来源:《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玄武山坐落在雍城以北10公里处的范家寨乡境内的千山北麓,其山东有泉水汇入城东塔寺河。玄武山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主峰矗立北极宫(玄武庙)。寺院有无量祖师、玉皇大帝、二郎真君、黑虎、灵官等神殿,分前殿和后殿。有禅房、女楼、灶房等各横排于正殿两侧,前殿有戏楼广场,供赶会时演戏祭祀之用,但大多在“文革”中被毁,现已恢复重建。

玄武山为汉高祖北畤所在地。其一,玄武者,北也。玄武山位置处于雍城以北,地望与《史记》中记载的北畤位置相吻合。其二,玄武山寺庙中祭祀的神灵之一是黑帝。据《天官书》载:“北宫黑帝,其称玄武者也。或即汉高祖之所始祀者也。”其三,玄武山上九会所迎神灵“大刀刘爷”,说的则是北畤建立者汉高祖刘邦,汉高祖曾把自己神化为黑帝。

《史记·封禅书》载:“……汉兴,高祖……二年(前205)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秦时上帝祠何帝也?’曰:‘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祖曰:‘闻天有五帝,而又四,何也?’知其说。于是高祖曰:‘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北畤的确立,使五色畤齐备,五色帝从此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汉代五行家解释五色帝:“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中央皇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

玄武山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有上九会,为汉代祭祀北畤黑帝之遗风。会期与会村社群众集会,举行盛大迎神祭祀活动。这一祭祀活动与历代的春祭、明清时的祈年一脉相承。祭祀对象由最初的黑帝,扩大到风伯、雨神、雷公、电母、二郎神等,后来又扩大到北部各山头的五圣(山神、虫王、麦王、牛王、土地)和传说中的“大刀刘爷”。关于“大刀刘爷”,民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汉高祖刘邦;二是明末清初的刘之勃;三是传说中抵御外侮的刘家河大刀刘滤。

每年正月初七,由石家营、唐村、柳林、董家河、范家寨、汉封、千阳塬等地的群众以锣鼓、旌旗开道,两个青年人骑马挎印,背旨(黄卷圣旨),全堂执事。仪仗队持肃静、回避、金瓜、钺斧、朝天鐙、大刀、长矛等护驾,形成10余里长的迎神规模。迎神活动前边有唐朝僖宗咸通十四年(873)迎佛骨所赐之“茶会”的“全朝銮驾”仪仗开道,后边会众抬轿,走村串户,热闹非凡。玄武山迎神祭祀很多的所有程序、礼仪均遵循古制。祭祀活动完后,群众将神轿由玄武山迎到本村会场。会期一般三天,献戏一台,社火、江湖、小曲等助兴。上九会后,依次有正月十五或十六会、正月二十会、二月初四会、二月十二会,分别在周围村社中举行,到农历三月初三前,将神轿送上玄武山,再赶三天庙会,以告圆满。玄武山庙会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盛况空前,虽历经千年,仍经久不息,堪为凤翔县境内著名古会之最。

清朝诗人李莪曾游玄武山庙会,感慨系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三月三日游玄武山
清·李莪
春风宕柳杏花天,踏雾冲云上碧颠。
暂得烦襟才半展,飘然便欲挟飞仙。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115页
薛九来著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