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群众观看社火表演
(图片来源:《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高芯社火是凤翔一种古老的民间社火演艺,据宋时《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览胜录》等书记载,远在我国宋代已经出现,当时称为“抬阁”。高芯社火以芯子控制社火造型,以十多岁的孩子扮演社火人物,组成一定的套路。
亭子头高芯社火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广泛流行于凤翔的“芯子社火”,按运输工具和表现形貌的不同可分为:高台芯子、平台芯子;用人肩扛身背的“背芯子”。芯子是用钢筋或铁棍焊接成高低错落、造型稳中有降异的芯架,演出时将芯架固定在方桌、车箱或木架上,做成芯架底座,以少年儿童扮成各种神话或戏曲人物,站立在芯架上或悬吊空中。芯架的设计构思极其精妙,如扮演《断桥》时,青蛇作为底座捆在芯架下端,双手交叉高举双剑,一剑尖上站许仙,一剑尖上站白娘子,或者将许仙做为底座,右手执把纸扇,扇口上站立青蛇,左手打伞,伞顶站立白娘子。亭子头高芯社火有芯子上下弯曲“层叠鞦”也有芯子旋转的“转鞦”,还有芯子可以翻滚的“轮鞦”,总趋势造型惊、险、悬、奇的艺术特色和故事意境。
亭子头高芯社火已列 入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见《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第59页
凤翔县文化旅游局 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