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习俗  >  祭祀

巫术习俗


图为:立筷子
(图片来源:360图片)


巫术是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于人和事施加强制影响,以达到某种控制结果的手段。据传,在殷商时期,朝廷几乎一切事项都要问卜占卦,通鬼接神,即利用巫术这一手段,操纵所谓超人的力量支配当时的社会生活,影响国家重大事件。从那时起,社会上行巫者就善于用歌舞降神,并使用赋予魔力的实物(灵物、镇物)和咒语,行术占卜预言,治病驱鬼,降邪求福。几千年来,巫风未断,时至今日,西府民间底层仍有巫术活动的市场。巫术崇拜之根与多神信仰相依相存,影响较大。

“巫”是原始信仰活动的产物,具有通神本领,职能是主持祭祀活动的。如祭天、祭祖。后来在民间又出现主持巫术活动的人,称其为巫婆神汉,有附灵体如伐马脚;有献祭,主持用动物或农产品作为牺牲进行献供;有禊祓,即除秽解厄;控制饮食(忌口)和性行为。其巫术的种类及活动内容为:

驱鬼镇魔

过去凤翔民间有些村庄因传染病流行,或出现人畜突然死亡,或发生某些意外事故,则认为是村子或家庭“犯了煞”“太岁土神降怪”“魔鬼入庄入户”,就请阴阳先生“念经安土”,有的用“雷碗打鬼”,用“符砖”镇压,并烧纸放炮,这是一种驱鬼镇魔的迷信活动。凤翔一些农村还请一些“居士”“术士”“巫婆”在庙内或村里或住户设神坛,供香火果品、酒膳,焚化纸钱,诵经三五日,投文详述灾情,祈求神灵敛收“鬼怪”,赐福降祥,保佑村子或住户平安。

招魂

是以灵魂可以离开人体的灵魂观念为基础,与疾病、生死、他界观念相结合所产生的巫术,如“叫魂术”。

神判

是巫术借助神意裁决是非争讼的巫术活动,它与凤翔民间习惯法并用,请雷神、天神来公决,其法有“捞油锅”“踩铁铧”等。

压胜

利用某种替代物,采取强制手段,以求达到辟邪镇妖目的的巫术,如在家中院子、山墙朝十字路的墙面上,置“太山石敢当”,还有主房门上的照妖镜、春节的压岁钱、儿童身上的长命锁护身符、端阳节的手搓等。另外,有人以黄表、朱砂用笔代神写的灵符随身携带以自卫,或贴在家中可以避邪。还有人用烧符化灰吞进肚子被认作为镇物可以驱鬼。

驱疫

是相信瘟疫、恶鬼、灾难可以被驱赶而离开人体或住所所进行的巫术活动。通常请巫婆、神汉假说自己被某一神灵附体,装神弄鬼、装腔作势、说唱跳跃,或画符镇压,或念咒退煞,诡称降妖除邪,可以驱疫祛病。

超度亡灵

凤翔民间凡亲人亡故,恐其亡灵在阴曹地府内受罪,一般请经师,少者二三人,多者四五人,设坛念经,少则一天,多则三天,以所谓的敬神还愿、祈祷消灾、驱邪逐疫、祝福纳吉为目的。其程序为:

(1)准备。择黄道吉日,外悬旗号,内供神坛,坛门布置,多用斗坛(农用量粮食的木斗),以神牌纸马及简单榜疏(榜为阴阳告示为表文)吊挂其上,坛前设香案,献三牲酒礼及豆腐素供,明烛香表。整个神坛庄严肃穆,笼罩一派神秘气氛。

(2)投表请神。由“发鼓三咚,开坛锣鼓”开始,设投表,即念九道表文,九表指的是东西南北四方、上中下三界,再加上本郡城隍和当坊土地。九道表文结构基本相近,多为七言或十言串的韵文,主要介绍神祇洞府,由执事者跳笔画字,申文奏表,背表跑马等表演套路。意思是四方三界各路神灵已接收了香主的恳求,答应前来参加盛会并为香主降吉,投表后,正式进入请神阶段包括各方参拜、开坛请神、宣读文疏、开门接驾、扬旗祷告等一系列请神活动。

(3)酬神超度。以各种献供和外场轻乐表演来娱神,如今也使用录音机念经代替神职人员口念,在明烛高香的烟雾和锣钹鼓乐的喧嚣声中,香主获得了心理的慰藉。

(4)送神。通过经乐的“做串娱神”“钱粮入库”“辞驾眠旗”“送神登殿”“安镇宅神”等事象,表示三天三夜的执事已全部结束,请神归位,功德圆满。

画符吟咒

是利用符号和语言制鬼邪的巫术。凤翔民间巫婆神汉或道士施法时书写符章,被认为是天神显示出的一种天书文字,具有敕召鬼神、镇邪驱鬼、治病降福的功能。

画符于黄表上(是一种笔划曲折方圆复杂变形,似字非字的图形),作法时,将符章焚烧,将灰服下治病;有的在清水中用手指或剑尖虚写符字,然后服清水,亦起符章作用。咒语是一种音韵上口,句式整齐的巫术歌诀。内容多祈求祝愿或驱逐鬼邪的命令。巫术多用咒语对符鬼神,以人们禳灾医病。此皆为迷信。

跑城

是象征在“阴曹地府”劫狱的迷信活动。当病人久治不愈时,家人认为病人的灵魂被阴司拘捕,便采取跑城的办法以求挽救病人的性命。请和尚或道士、法师五七人,先在家中设神坛,诵经、投文,祈求患者病愈。然后,在广场里用白灰画一府城池路线,点上灯盏,选定时辰,由法师掌剑领跑,仪仗随后,以此跑完全部路线。再杀鸡滴血,摔“五雷碗”,象征已跑入地狱,救出病者灵魂,又匆匆返回,跑城逐告结束。事毕,患者家属酬谢跑城的和尚或道士。

伐神

又叫“伐马脚”。伐神者称“脚子”或“马脚”。有男有女,男的称“神汉”,女的称“巫婆”。冒称“圣母娘娘”、“将军爷”、“大王爷”。为久病不愈的人“赐药治病”或禳灾驱鬼,安家镇宅,而骗取钱物。伐神时,巫者手拿一小鼓或小铜铃,扭转脖子,全身抖动,旋转跳跃,忽声称神灵降身作神言,边击鼓边厉声驱鬼,一直跳至口角生沫,扑倒于地为止。

竖筷

凤翔民间俗称“擦送”,是人们自己在家里问卜驱邪的一种方式。有人生病,即按生病日期查阅《玉匣经》,后以竖筷问卜。通常由家庭主妇进行,舀一碗清水,置于病人身边,取三根筷子蘸上清水,在病人头上绕三圈,将三筷并拢,两头在碗里蘸水,尔后将筷子放在碗中垂直竖立,边竖边念邪语,当筷子在碗中竖立不动时,便以为邪祟已收,然后用菜刀背将筷子打倒,将水按照《玉匣经》所嘱咐的方向泼洒在门外,意为驱邪送鬼。

杀鸡淋血

凤翔民间人认为鸡是灵禽神物。据《山海经》载:“祠鬼皆以雄鸡。”传说金鸡统领门神郁垒,把门守户。所以认为鸡有无上的神力。在民间一些巫术禳解中常有在家宅土地神前杀鸡淋血,以避邪祟之俗。

尚红点火

凤翔民间自古以来认为红色的物件都具有避邪禳解的魔力。病人头上缠红布条;小孩穿红衣,出门系红裤带;年节门楣上贴红对联,均以红色为避邪镇妖之物。此种“尚红”习俗源于对火的崇拜。民间传说:人鬼之间,最大的障碍是标志阴阳两界的太阳。鬼最怕的是太阳,一些游魂野鬼常在夜晚阴暗之处作祟;而当旭日东升之时,鬼怪便早早逃走。火红代表太阳,当然火亦使鬼魂惧怕,夜晚点一把火就可以把鬼吓跑。因此,火红就成了避邪之色。

照妖铜镜

据考,铜镜在殷商就有,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玻璃出现,既作为整容之物,又作为镇物,成为民间人们不可缺少的东西。凤翔民间自古就有镜子可以使鬼魅显出原形之迷信。普遍称“照妖镜”。多在墓门顶或棺之四角放铜镜以避邪。在建新宅时,若门对大路或门对墙头等时,亦将小圆镜镶于大门顶中部或门前竖立的照壁上,以驱鬼怪,镇邪妖,安住宅,守门户,保平安。

唾液驱凶

关于唾液具有驱邪的魔力源于何处,无考。而民间有“吐唾于地,不稍顾惜”和“天下之人,切齿唾骂”及“唾弃”等,在凤翔民间比较普遍的迷信行为之中有之。如:当人们碰到“刮旋风”时就出现向旋风“呸!呸!”吐唾沫。又如早晨见乌鸦叫,当即就跺脚咒骂“遇见鬼啦,肯定有不测之祸!”随着唾一口唾沫,以为这样可以破凶驱祸。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98—102页
薛九来著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1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