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信众还愿
(图片来源:360图片)
还愿
凤翔民间人为祈求神灵保佑,对各种神灵祭神供奉,烧香磕头,卜问吉凶,求其免灾赐福,以满足自己的种种心愿。乃至对神许下诺言,如求神祷告中的“重塑金身”“重礼祭祀”“吃长斋”“唱大戏”等酬谢,并认为事后一定要兑现,否则要受到神的惩罚或不吉祥。
吃斋
亦称“吃素”“忌口”,食规是“只吃朝天长,不吃背朝天”,即指不吃任何动物的肉、油和蛋类。吃斋分两种,一时长斋,终年吃素;二是花斋,只在特定日子素食。凤翔民间人俗信以此可积修功德。
添油
每逢初一、十五或庙会,善拉婆结伙,提着小油罐到各处庙上磕头,往庙内常年不息的“长明灯”里添油。俗信如此可积修功德。
上布施
即种福田,结善缘。善男信女或朝山或庙祭,除烧香叩头外,还在“福钱箱”“功德箱”投钱,或向主持捐资,以供修庙塑神,数量大者,还树碑昭彰。称此举为“上布施”。俗信如此可积修功德,求得神佑,万事平安如意。
设神堂
凤翔民间,人们多在主屋中堂设神案,上立“天地君师亲之灵位”的主神牌,案上陈设香炉、蜡台、香表等供祭物品,或早晚,或初一、十五或年节,进行上香、点蜡、叩拜等祭祀活动。有的家庭还专设佛堂,多供“菩萨”瓷像。
念经
凤翔民间多有道场法事音乐,一般举行诵唱、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与器乐合奏。斋台之前,经台之上,皆悬金钟玉磬,钟磬齐鸣,庄严肃穆,既感动神灵,又安抚人心。
设灵牌
是民间家庭在死者出殡下葬后为死者“安神点主”立牌位,多为木制牌位,通常由六寸至一尺不等,宽一寸至一寸五,厚一寸四至一寸八长不等,由上削角成圆弧状,灵牌形似古祖字的“且”(男根)字形相像,中间书写祖先名讳。多在正房中堂设供占案,放祖先灵牌,供常年祭祖。
祖案
祖灵除用木制灵牌象征之外,还有宗谱祖案的的形式供祭,同姓氏同宗人多达一个村落,均有祠堂和祠田产,表有祖案。祖案是在白布上用彩色画出图案,上有祖先影像,中部排出辈分,按排行顺序的等次收写祖先姓名,下半部画祭桌、祭器及子孙孝敬祖宗的孝义图。有的人家亦有祖案和同宗谱牒。祖案由房分会长或各户保存。每逢年节或祖先诞辰或忌辰由族人将祖案悬挂在祠堂或家内堂屋正中进行供祭。祖案一般装在神主匣中,长方形,平时放在正屋中堂上方。
祖谱
是将祖案的列祖列宗抄印成谱书,按辈分详尽排列,装在专用木匣之中,供在祖先神位处,每到年节或祭期进行续谱。
祖神祭祀
凤翔民间最隆重的是年节,每到农历腊月三十,由会长组织打扫祠堂,下午贴对联门旗,设置供桌香案,在挂祖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谓之“接祖”或“接神”。此日晚有专人守祖灵。通宵燃烛焚香,表示香烟旺盛不断。凌晨族人争相携祭品(香、蜡、表、纸钱、献果及酒)朝祖祭祖。祠堂一般在正月初三下午扯祭。若有当年逝世的老人时,要举行“上祖案”仪式,按辈分找准位置,在格子里写祖宗姓名,如祖考、祖妣、远祖等。考序列按孝男、孙、重孙、曾孙、耳孙、远孙等。其余每年清明上坟摆献食、酒、焚香化纸,扫墓,或悬挂纸钱于墓树墓碑,祭奠一次。农历十月初一,于墓前除奠酒、供饭、焚香、化纸钱外,还焚烧纸糊竹扎的衣服棉帽,谓冬来临,气候寒冷,为祖先送衣取暖,称“送寒衣”。正月十五夜,家家在自己的祖坟上挂一盏灯,表示与先人同庆灯节,同时也表示春节已过完。除此还有“周年祭”。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96—98页
薛九来著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