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习俗  >  其他

贺寿


图为:贺寿主题画卷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凤翔县境内寿诞习俗较为普遍,通常叫“做好日子”。旧时,50岁称“大寿”,一般平民百姓60岁才过生日,此后每年一次,以老人去世为终。

庆寿之事由子女操办,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祝寿礼物主要是用白面蒸成桃、佛手、果、石榴等各种瓜果造型的花寿桃12个,还有寿蜡、寿酒等礼品。是日,欢聚一堂,大摆宴席,食以酒菜外,必吃“长寿面”。晚辈轮流拜寿,祝福。晚间有小曲等文娱节目助兴,曰“暖寿”。现在凤翔人的寿诞习俗与过去大同小异,但青壮年父母也渐渐有了给小孩子“过生日”的习惯。

我亲历的一次做寿仪式
周升明

《庄子•盗跖》载:“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故而,人到了60岁方能称“寿”。

陕西关中人很讲孝道。无论男女,不管年岁多大,社会地位多高,只要父母在世,都不能“做寿”。所以民间有“生日三不过”的习俗,即父母在世不过;孝服在身不过;未满花甲不过。辈份最高者才能享有“祝寿”的权利。

但在通常情况下,无论男女,一般大都到了年已60岁,父母双亡,儿婚女嫁,家中有了第三代时,其子女、外甥才开始为自己做寿,以祝其健康长寿,并表示晚辈的尊老之心。

友人杨某最近为他的父亲举办了90岁大寿。仪礼颇为传统和热闹。现记录于后。

友父杨德福先生有三子两女,杨老先生进入“耳顺之年”后,儿女们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为父母做寿。是“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其余年岁之寿,一般举行家宴,邀请亲朋、户族前来祝贺。杨老先生80岁以后,年年大庆。2002年农历10月17日是杨老先生的90岁生日。农村习俗,80岁大寿往往是寿礼之极。因为百岁老人毕竟是少数。对杨老先生来说,90岁可能就是最后一个“上十”的整寿了,加之早已四世同堂,所以祝寿的隆重程度不同一般。按照关中农村民间习俗和寿诞程式,一个月前杨先生的子女们就谋划商量,开始筹备;又在寿诞前五六天,分头通知亲友和户族,并于寿诞前一天回到父亲住处,先行拜贺,陪老人吃长寿面。当天晚上进行“暖寿”,陪老人品茗聊天,聆听老人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诲,听老人讲述他谋生的苦难历程;子孙们也讲了些老人爱听的故事和有趣的新闻,最后打打扑克,说说笑话,使老人充分感受天伦之乐,愉快地度过一个美好的良宵。

寿辰之日,姊妹几人早早起来,在家中院内设了寿堂,将亲友送来的一幅繁体“寿”字高悬于正厅中间(称“寿幛”)。寿幛下设礼桌,摆寿桃、寿糕、寿面、香花、水果等物。

安顿停当后,杨老先生的长子杨新又带领两个弟弟逐人请了父亲近亲中的同辈和晚辈以及远亲远故中辈份低于父亲的老人。祝寿仪式在一串鞭炮声中开始,老寿星杨德福先生(此时称为“寿翁”)先给自己先祖焚香上供,行跪拜礼,以示不忘根本。然后,寿翁端坐寿堂正中,在礼宾先生的唱礼声中,按照由长及幼的次序,接受儿女晚辈的跪拜。亲友和长子献(念)祝寿文以表彰过寿者的德行和功绩。跪拜完毕,寿翁切开寿糕分飧宾客,并给孙辈们发了红包。

寿筵上,寿翁坐在上席的首位,陪客以左为正、右为副,按辈份和年庚大小入席。先是佐酒的八个凉菜,后是八个热菜(取意“八仙庆寿”)。菜上四道,儿女便为宾客执壶斟酒。先从寿翁起,以顺时针方向互相酬酢。祝辞多为“福”“寿”之类的吉祥辞。

祝寿的酒宴虽然非常丰盛,但最后每人都少不了要吃碗“长寿面”,以兆福寿绵长。(关于吃“长寿面”的风俗,据说源于汉武帝时一段有趣的传闻。后来,人们就把长面作为祝贺生日的吉祥食品了。)

寿辰的前一天下午,寿翁的家人请来了县剧团的鼓乐演唱队,唱了一天两晚的戏曲助兴。戏曲内容多为《八仙敬酒》《瑶池会》等剧目,还唱庆寿歌曲和乱弹。




参见《凤翔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图典》第69页
凤翔县文化旅游局、凤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
2009年4月《凤翔县志》第896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
《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第77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2004年10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