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农村砖门楼
(图片来源:360图片)
走进凤翔乡村,一眼便见农户的院落一座挨着一座。最显眼的还是那砖包门楼——小小的屋顶两面淌水,中间一溜花脊,两头微翘,前檐用砖雕成花纹。门楼两侧上下用砖,中间是使用胡基土坯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叫作“穿靴戴帽”;完全用砖头垒墙的叫作“一砖到顶”。头门有单扇的,也有双扇的。门上还要设置木制雕刻的锁管和开门的木钥匙。在安门槛处,两边安放石雕门墩,或一对石狮子,或一对鼓儿石、方形门蹲石,颇为讲究。门框上坎镶嵌着匾额,上面是刀刻墨染四个大字,有“耕读传家”“业广惟勤”“和气致祥”等横联,与两扇油漆大门合起来和谐美观。
凤翔乡村人家都喜欢把大门开在朝南或朝东的方向,而且总是在院墙的东南侧或东北侧,开西门或北门的很少。这种砖包门楼,给房舍和院落增添了光彩,好像骏马披上了鞍鞯一样雄伟壮观。据说修一个砖包门楼要花盖一间房的费用,即使这样,他们宁可少盖一间房子,总还要把门楼修饰得漂漂亮亮,代代相传,以能修起砖包门楼为荣。如今,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门楼过道也不断加宽加高,以便架子车、拖拉机、汽车出进。
参见《凤翔民间拾趣》第7页
薛九来
凤翔县档案局编印
2014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