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今日凤翔)
虢王镇赵家庄村口向南约300米的塬边沟口正中土崖上,建有照壁,面朝南;照壁东侧立一石碑,高约3米,宽约1米,即清石碑。碑文上记:
署凤翔县正堂加三级纪录十次,黎为严禁放羊xxx田苗,以安晨业照得,凤邑x播,以麦为重,年居隆冬,麦苗盤根之际,贪利回民,贩卖羊只,恃强牧放业x地十二,禁阻即持械凶杀,酿成xx寔属悠不畏法。本年十一月晁家堡回民马信信同雇户马喜喜等放羊践食赵家麦苗,向阻,马喜喜殴伤赵家人命,现已照律抵命,详辩诚恐。该回民不知敬畏,仍蹈前愆,合行示禁,自示之后谕令在案之回民,设立付罪章程书之铭碑,永不得在赵家庄村骚害地内,牧放羊只,倘有不法之徒再放羊蹂躏田苗,该乡保暨地主立即指名禀究,以x拘案重惩,本县言出法随,x不宽贷,故立石碑为记,各宜禀遵,以垂于不朽云。自事人侯丰里保正 张锦荣。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立碑。
据碑文记载,晁家堡的回民每逢隆冬在塬上赵家庄的麦地里强行放牧,因此持械殴斗12次,县衙记录在案十次。清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1841),马信信同雇户马喜喜等回民再次放羊践食麦苗,赵家人阻拦,群殴中马喜喜殴伤致死赵家四房人命,马喜喜照律抵命。为保社会安宁,昭示晁家堡回民,县衙令在案回民出资设立付罪章程书之铭碑,永不得骚害赵家地内,倘若再犯,立拘重惩。在里长的主持监督下,晁家堡回民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十一日立碑昭示以表悔意。清同治元年(1862)凤翔回民起事,后被驱赶逃向甘肃一带,虢王地界再无回民聚居。
1949年以前,赵家庄4个房份只有9户人家,建有城堡,城堡大门朝南,石碑就立于城门口下位。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碑被砸成3段,埋在涝池边的壕沟内。2007年初,村民赵辉等人将石碑从壕沟淤泥里挖出,请石匠接续完整后,用架子车运到塬边,立于沟口,面朝塬下的晁家堡。
参见侯树斌、申锁利:《陕西凤翔虢王镇赵家庄清石碑记述一段回汉恩怨》
微信公众号《今日凤翔》
2017年10月30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