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遗迹  >  碑石

石鼓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春秋时物。为石头琢成,略似鼓形,每石直径约57厘米,周围刻有文辞,记颂帝王猎游宴事,也称“猎碣”。初弃散于野。唐德宗贞元时,知府郑余庆(河南荥阳人)探得9个,移置于凤翔孔庙中。唐代诗人韦应物、韩愈皆有诗咏,五代时又复散失。北宋真宗朝,知府司马池(山西夏县人,司马光之父)复搜集一起,置放府学门庑,仍是9个。仁宗皇祐四年,太守向传师得一个于民间(传在城南8公里之石落务村),始足10个。徽宗大观中,徙置汴京。宋南渡后,金人移置于燕京——北京,现藏故宫博物院。
      石鼓各铭刻四言诗一首,字体为大篆(籀文),苏轼亦赋《石鼓文》诗,为凤翔八观组诗之一。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讬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横,颐下髭秃口齿龉。
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
鲂鱮岂厌居溪谷,自投网罟入君俎。
柳条柔弱长百尺,挽之不断细如缕。
以柳贯鱼鱼不伤,贯不伤鱼鱼乐死。
登之庙中鬼神格,锡女丰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国,北摧犬戎南服楚。
将帅用命士卒驭,死生不顾阚虓虎。
问之何术能使然,抚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参见《凤翔县志》第819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