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补正》)
位于马家庄第九生产队村北约0.5公里的台地上,北距凤翔县城1.5公里,东距纸坊河2.6公里,南距雍城南墙1.4公里,西距姚家岗春秋秦凌阴遗址约1公里,距雍城西墙约1.3公里处。整个建筑遗址坐北向南,四围城垣环绕,可以分为北部居中的祖庙,东部的昭庙,西部的穆庙,南部的门塾以及中庭五部分。
祖庙座北向南,平面视呈凹字形,西侧向前突出。面阔20.8米,进深13.9米。凹字形上部正中,即为前庙堂,其后之长方形居处即为后寝室;朝、寝两旁系东西夹室;朝寝之后半部,设三门,有三室,称“北三室”。
朝堂平面呈长方形,无檐墙,中部有两个高出地面的夯土台,系置双楹之夯土基础。寝室系封闭式长方形,东北角有一灶坑。东西夹室呈曲尺形。均有门通向朝堂。北三室在朝、寝和东西夹室之北部,有三门。
祖庙建筑四周有回廊,回廊之外有散水环绕,河卵石铺成,内高外低、稍有倾斜。
祖庙以北有一亭台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无檐墙,四角均有两个角柱,亭台四周环散水。
昭庙坐东向西,平面布局与祖庙、朝寝建筑相似。只是朝堂东部的南边、北边与南北两夹室相通,无墙相隔。
穆庙坐西朝东,但破坏严重,仅残留东南角部分看,应和昭庙相对称。
门塾位于南部,由东半塾、东内塾、门道,西半塾、西内塾五部分组成。门道南端有门限凹槽一道。中庭为一中间凹下、四周稍高的空场,东西长30米,南北宽34.5米。
在中庭和祖庙两夹室内发现各类祭祀坑181个,其中牛坑86个,羊坑55个,牛羊同坑1个,人坑8个,人羊同坑1个,空坑28个,车坑2个,牛羊有全牲祭祀、无头祭祀和切碎祭祀三种。为多次祭祀的见证。两夹室和其他建筑内的祭祀坑,均打破建筑地面,应该是建筑废弃后奉行的祭祀。
参见《凤翔县志》第809-810页
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