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凤翔区  >  史料  >  小传

生平自述

   车向忱
      家属小农,9岁始入私塾,再入法库中学,毕业后,当即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哲学系。28岁毕业,随即返回沈阳,专门办理教育,任东北及东北各中学教员,并推动民众夜校50余所。又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办理拒毒会。凡是有爱国的社会事业,尽量推动,以便防御东北事变之发生。于“九·一八”事变,日寇进占沈阳,无可奈何,当即会同东大同学百余名去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同时,会同东北同乡,组织东北民众救国会。民国二十年(1931)十月,率同乡代表7人去南京见蒋介石请愿,援助东北义勇军。由南京归后,即率领东大同学苗可秀、张雅轩、宋黎等30余人潜入东北,分别推动马占山、李杜、唐聚五、李春润、邓铁梅等抗日将领,往返三次,虽在虎口余生之情况下,但各同志均极为奋勇,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长城战起,当又率同东北大学同学张德厚等60名,去古北口援助东北军王以哲及中央军黄杰等。前后支援70日,并用炮弹等物慰劳喜峰口的宋军长哲元,以及冀东的何柱国军。俟何梅协定后,救国有罪,乃去陕西西安办理东北竞存小学、中学,后迁往凤翔农村办学。前后共10年,无时不在国特监视压迫之下,虽因救国罪下狱一次,出牢后再接再厉地办教育。国特越来越甚地反动,我虽在孤军徒手奋斗,然而始终不为反动势力所动摇。10年过程至为艰险,在艰苦备尝中,造就出学生数千名,他们多半参加了革命工作。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始离西安,偷渡封锁线到延安并见到毛主席。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潜回东北,加入民主政府工作。
 
 
参见《凤翔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竞存学校史料专辑》第196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91年09月第1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