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史料  >  其他

提议陕西省制宜划为三道案

范紫东
 
      省制区划,为各省建设重要之问题。稍不慎重,则建设未固或旋至更张。更张不已,人民困于供给,财政受其影呐,其弊与破坏建设无异。《周官》谓辨方定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盖古人固以是为建设之大纲,必先辨之明,定之审,体之有道,经之有法。则设官分职,乃不至朝令夕更,始足为民极也。故谋始之际,不可不图善后之策焉。省之区域较广,于行政及自治均不适宜。于是生出置道—案,不特提出参议院,固已见诸事实矣。然一省果应区分几道,以及各道宜如何区分,则以各省区域形势之不同,即中央亦未便越俎代庖,各省斟酌情形自行分配。盖此为区划行政及自治之上之一种根本法。不特中央未悉各地详情,万难武断,即置于本省建设问题中,亦具有研究之价值,断不容胶柱而鼓也。今日行政之区域,必须与自治团体就于同一之范围,而且必以自治团体为根据。稍通政法者所能知也。故欲区分各道,必合行政与自治两方面讨论而解决之。吾陕自光复以来,前清无意识之巡道地方,并无聊赖之各道人员,销声灭迹。足快人意。本年一月二十二日,大都督以陕西南、北山地方重要,且请大总统任命文武人员一案,略谓:陕西共七府五直隶州。西安、同州、凤翔三府,邠、乾、鄜三直隶州,属邑望都、便于居驭。商属虽接壤南山毗邻鄂豫,而去省较近,控制易周。惟商山之兴安、汉中两府,界连数省,人杂五方;北方之延安、榆林两府、绥德一直隶州,幅员广袤,接近边墙云云。于是呈请大总统任命陕南陕北两观察使并各镇人员。夫既以南山为陕南道,北山为陕北道。则西、同、凤三府、邠、乾、鄜、商四直隶州之中带平原,已认为陕西中道也。可知其深谋远虑,因地制宜,非统筹吾陕全局,曷克措置若此.旋于二月十四日、五日又电大总统,则称陕西幅员广袤,天府之雄,前清时原分五道,现除陕南道观察使、陕北道观察使外,尚有西安、同州、凤翔三府。邠、乾、鄜、商四直隶州。现特已遵令将各府一律裁撤,直隶州均改为县。民政长苦于鞭长莫及,参酌旧制,拟将原分三道地方,易名陕西陕中道、陕西陕东道、陕西陕西道。其陕西陕中一道,为前西安、鄜州两府州所属,民政长直接监视,无庸添设机关。惟陕东道(同州府、商州)、陕西道(凤翔府、就、邠两直隶州),去省均数百退远或千里,亟应添设观察使云云,是复蹈前清故辙。划陕西为五迟道,夫西、同、凤三府,乾、邠、鄜、商四直隶州属,非均位于吾陕中带之平原旷野者耶?非即掂圣所谓届邑望都,便于居驭,去将较近,摔制易用者耶?何至二十余日复称⑦省
      远至千里,鞭长莫及也?且即就此诸府州属极端之远境言之,亦未有去省至千里者也:如渭苟且沿前清旧制,则当时盐法道、督粮道虽云兼巡凤、邠及西、乾、鄜等处,然同住省垣,不出都门一步,陈盐务粮务外,于政治上不过为转递文件之具。备员苟禄,无督察价值,寻至无聊。过当,不能不循自然淘汰之例,光后裁撤。故当晚涪之际所仅存者,不过同、商道之一赘疣,与必不可少之陕安道、与延、榆、绥道而一!乌有所谓五道也者?是不特蹈亡清之弊制,而又拾亡清之废制奚取焉?又如谓各府已经裁撤,直隶州均改为县指挥,无人监督难周。则于陕西中带任命一陕中道观察使,驻扎省会,经略东西,已足收指臂之效而专责成。且与陕南、陕北两道名义相符,轻重适当。奚必四分五裂,画蛇添足,又复遗一府州蕞尔之区,归民政长直辖而令纲目淆杂也!盖陕境南北颇延长而东西狭隘,其在中带为尤甚,人所习知者。放合全陕疆域通盘筹之,惟可区划为陕南、陕北、陕中之三道,决无分五道之理由。谙就各方面之关系而分别讨论之:
      一、地势上之讨论
      秦岭山脉与六盘山脉并行东走,截然分陕境为三大部。六盘山脉横亘于同、鄜北境,更向北四射八出,遂构成延、榆、绥所属之山地,此天然之陕北道也。秦岭山脉横亘于凤西南境,与全陕南境之巴山山脉构成兴安、汉中所属之汉江流域,此天然之陕南道也。其二大山脉之间,则构成渭川流域之一大平原。鄜州当北山孔道,商州为华阳通衡,而西、同、凤王府,则又一望平无山岳隔阻,此天然之陕中道也。故陕西小带于地势人自然联络为一道,断不容分离者也。
      二、广袤上之讨论
      自吾陕南境极端北纬三十一度五十分起,至北境极端北二十九度二十分止,南北计长一千四百六十里。南部东西距离计长八百八十里(商南东境至略南西境),北部东西距离计长八百二十里(府谷东境至定边西境),而中部东西距离仅六百五十旦(朝邑东境至陇州西境)。现时南北两部既已各划为一道,而中部一带南北距离为四百八十里,适有否陕南北全长三分之一。其东西距商较南北两道之东西距离为尤短。若将中部划分为三道,则南北两都之远且险,势必各分为三道始能平均。是陕西可分为九道也。
      三、面积上之讨论
      吾陕全面积计五十七万方里。兴安各属占三万几千五百方里,汉中各属占十四万一千五百方里,合计一十八万方里,思维陕南道之全面积。延安各属占十一万零五百一十方且,榆林各属占三万零八百方里,绥德各属占三万零五百一十方里,合计一十七万一干八百二十方里,是为陕北道之面积。其西、同、凤三府,邠、乾、鄜、商四直隶州共占面积二十一万九干一百八十六里。视南北两道为较大,而形势团聚,轮廓无甚出入,地盘平夷,山谷无大险阻,较南北二山,犹易辖制,奚必以同、商区区七万方里之地,而划为一道?凤、邠、乾区区五万方里之地,而又划为一道乎?故中部一带,合而为一,不见其寥廓,而分之为三,殊形其破碎也。
      四、交通上之讨论
      以省垣为中心点,至潼关二百九十里,至长武三百—十里,至宝鸡五百九十里,至商州六百四十里,至鄜州五百五十里,至朝邑二百一十里,其至远东有过七百里者。况将来铁道告成,东西指顾可达。其交通之便,固未可与南北二山羊肠鸟道、百步九折者相提而并论之也。故铁道一通,则中部交通,增加十倍之速率,即不啻中部地方缩小十分之道里。地方将未既可缩小,则此日区划,断不容中裂,势固然也。
      五、风土上之讨论
      自治团体,以风俗同一、人情浃洽为标准。因不宜失之过大,而自然涣散以破团体;亦不可失之太小,而故分畛域以碍大局。其风土之差异甚大,不当结为一自治团体者,如南、北二山不能强合于中部是也。其风土之差异无多,自当划为一自治团体者,如吾陕中部不能区分为三道是也。强合之以致团体之涣散,与强分之而生畛域之冲突,均非自治之原则也。试观陕西中部,人民经商作士,东奔西驰,往来如梭,其营业于南北二山者,盖廖廖也。交易愈密,则关系益切,而感情倍笃,以固结莫解,成一自然团体。安得任意区分为将来自治上之障碍物,而生政治上之纷更乎?
      由以上各方面讨论之,则陕西应分三道,已确有根据而毫无疑矣。方今民生凋敝,经济困难。若率尔安置,不为久远之谋,则将来省则确定后,就令无大变更,而此东西两道,势必循前清盐法道、督粮道之例,并行裁撤。而此一番建设,殊觉无谓,徒为财政上增一绝大之消耗品而已矣!查大都督兼民政长前呈大总统使命陕南、陕北两观察使之际,已显然区划陕西为三道。除陕南、陕北两道业经前次规定外,应将后队所区划之东、中、西三道,合为一陕中道。以免前后矛盾,名义支离。且简而易行,约而得当。并请任命一陕中观察使以专责成,而资督察。民政长总理其成,无庸直辖,而清统治、分治之权。其陕西陕东、陕西两道,一律取消。则不至中坚边轻,举措失当。又纲提目举,握要以图。此所以目击财政现状,统筹吾陕全局而自信确有把握者也。窃愿与有识之君共榷之。
      编者按:此文系1913年范紫东先生任陕西省议会议员时的一项提议,术曾公分发表过。“文革”中此文遗失,近来复得,由范先生三子范文豹同志提供本刊转载。该文原无标点符号,系由赵深如同志标点。如有错误,请读者指正。
 

参见《乾县文史资料》第1辑第43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乾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1985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