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乾县  >  诗文  >  其他

《乾县文学作品选》序

王愚
 
      文学的定义,确实众说纷纭,至今也难以取得一致。但文学是文学家对生活的感应,大约是可以基本认可的。至于这生活,那是可以广到宇宙洪流,狭到身边琐事;大到世相百态,小到家庭邻里的。因此,很难给文学家的生活体验加以界定,似乎也不必界定。
      不过,一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同文学家的成长,以至于文学作品的色彩、韵味、思考关系甚大,确也是文学史上和文学实践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久远的、外洋的且不必说起,就在现当代文学中,绍兴之于鲁迅,义乌之于茅盾,既以山水的熏陶形成灵秀之气,又以浙东的刚毅造就不屈精神,虽然他们的创作并非只限于写绍兴、写义乌,而且早已蜚声中外。而湘西的民风民俗、崇山峻岭给沈从文的创作增添的色彩,连作家自己也承认是“湘西一汉子”。至于近年来出现的京味小说、海派文学、北大荒文学、西部文学等等,尽管有争议,却也不能不承认,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人文心理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貌。对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过去重视不够,还缺乏更深入的剖析,随着文学视野的扩大,文学思维的转变,可以预期将会有更精确独到的研讨。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一个地域的作家、作品汇集起来,不仅展现了这个地区的文学实绩,而且可以从中表现出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对作家创作构思和创作灵感的激发和渗透,有助于对这些作家和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扩而大之,也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整个文学格局的五彩缤纷和复杂的运行机制。
      《乾县文学作品选》的编辑出版,就是对一种地域和人文特点的文学风貌一次有益的扫描。具体说来,收入本集的作家作品,既有在文坛上多年驰骋而且卓有成果的作家,像程海、沙石、杨争光等,也有从事文学写作不久但颇有建树的新手,像周海峰、卢慜等。他们的作品自然不会在一个水平线上,可是从这些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所表达的作家的创作心态,的确可以看出乾县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朴实、温厚然而刚强的人们对作家的激发,对作品的渗透。可以说,像程海的《人鹰》、杨争光的《短篇二题》,以及沙石的《夏夜静悄悄》,或者由表及里,拨开并不为人喜爱的外表,写出一种凛然的人格;或者浓墨重彩,写出生活重扼下人生的艰难跋涉;或舒展自如,写出流动的农村生活中的美好情思。无一不是得力于乾县土地和乾县人民的感召,恰似乾县著名的景观武则天、唐高宗合葬陵寝一样,拔地而起,峥嵘屹立,很有一股刚毅之气和崚嶒风骨。连那些目前还不甚有名气的作者,像赵岐福、师荃荣、杨磊、袁富民、屈塬、习立志、赵煜、韩抒羽等人的小说、散文、诗歌,也时时激荡着扑面而来的浑实和苍茫的气象。即使像张锦田的旧体诗,虽然有些写的不是乾县的土地和乾县的生活,却也是一个关中汉子对生活的观照和感受。
      我们自然不必过分夸大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对作家的生成和作品的出现的作用,文学毕竟是要面对整体的社会生活和完整的人物,但正像上面说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赋予作家和作品的特点,也是形成作家作品独特个性的重要基石,沿着这个线索去追踪作家和作品生成的奥秘,不仅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作家的创作个性,也可以从中看出地域文化在整个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因此,编选某一地区的文学作品,其意义绝不限于张扬这个地区的文学面貌,而是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民族文化构成的过程,对《乾县文学作品选》也应如是观。
      当然,这本作品选,在某种意义上讲,有着草创的成分,挂一漏万之处肯定会有,即就是已入选的也未必都是精品,甚至也不免有浮泛之作。但从中显示的文学风貌、文化景观,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乾县的土地,乾县的人民,乾县的作家,无论怎样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由此发端,编选出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选,展现出更大范围的文学风貌、文化内涵,意义将会更大了。
 
 
参见《陕西省乾县文化体育志》第229—230页
赵明博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5年版

版权所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建设维护: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建库说明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 技术维护:动力无限